黄河的神秘面纱:一种不起眼的河边宝藏

发表时间: 2019-09-23 07:59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在黄河之中有着数不清的宝藏,而河边还有一种常见的东西看似一文不值,其实却身价不菲,它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黄河是我国北部最著名的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了752443平方公里,也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呈“几”字形蜿蜒曲折流向我国9个省及自治区,其中包括四川,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由于黄河流向经历了中原地区,故此在我国的历史上,也对华夏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黄河河底,藏有数不尽的宝贝,其中包括大量的金银器物、镇水石兽、沉船遗骸等。除此之外,黄河水域宽广无比,也是众多鱼类繁衍生息的乐园,还为人们的餐桌上带来了无尽的美味。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黄河中的泥沙甚至还是淘金的最佳原料,滔滔不息的黄河之水,更是为发电产业提供了足够的动力。

很多人都会认为,黄河之内所有的宝藏都在黄河滩底,必须要用高科技的手段,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让宝贝重见天日。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黄河岸边还有一种宝贝就摆在滩头无人问津,它们是什么呢?答案就是鹅卵石。

鹅卵石是一种纯天然的石材,是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碎石,这些碎石在数万年的沧海桑田变幻中,被流水海浪不断冲刷,成为椭圆形或者圆形的石块。

鹅卵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中还包括少量的氧化铁以及各种金属元素。火山喷发时,炙热的岩浆裹挟着不同色素一起形成石块,再经过各种化学反应与冷却,这才使鹅卵石呈现出黑、白、黄、红、绿、灰等色彩。

在黄河的滩头,鹅卵石可谓是密密麻麻的堆积成一片,它们有大有小且色彩花纹不均,一直经受着春冬的交替。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从没有注意过它们,甚至有些时候还会把它们当作垒墙的建材,估计没有谁会将石头看成宝贝。

世界上总是不缺心灵手巧之人,在黄河岸边上,有人还真的将鹅卵石玩出了花样,他们准备将鹅卵石制成工艺品,让堆积在滩头的“烂石头”变废为宝。

该将鹅卵石变成什么宝贝呢?在反复的研究之下,他们终于决定,还是根据鹅卵石本身的形状,将其雕刻成花盆或者碗碟。我们都知道,花盆与碗碟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其造型普通毫无奇怪之处,况且可以大批量生产,将鹅卵石雕刻成花盆与碗碟,不仅费时耗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它们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商家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一批甄选出来的鹅卵石全部雕刻出来,它们的造型很奇特,多数都是根据鹅卵石本身的形状加工而成的。除此之外,鹅卵石内部还具备各种花纹,有形似蟠龙的龙纹石,有斑点如太阳色彩的太阳石,还有朵朵墨痕的梅花石,每一块石头都堪称是独一无二,如此古朴天然的艺术形式,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不同的视觉体验。

在黄河附近的村镇中,不少店铺专门卖各种奇石花盆与碗碟,当地的店铺商家表示,鹅卵石花盆与碗碟特别受欢迎,往往一大车鹅卵石被运来后,经过昼夜赶工雕刻,第二天就被卖得精光。

除此之外,由于雕刻鹅卵石器物所需耗费工时较大,因而其价格也比较贵,足足有几百元,是普通花盆与碟子的数倍之多。可是尽管价格较高,但依然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它无时无刻不在展现自己的美丽,它用博大的胸怀承载了中华文明,同时也用自己的一切造福着人类。不得不说,黄河是一座人类文明的大宝藏,即使是滩头堆积的碎石,也是价值不菲的“天然宝贝”,黄河是伟大的,更是慷慨的,它给予我们的一切,就是它对华夏儿女最无私的爱。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