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时期玉器的历史概述

发表时间: 2023-10-27 11:04

宋元时期,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文化交流都比隋唐五代繁荣昌盛,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器艺术也得以繁荣,更为突出的是民间用玉较前朝为盛。皇家、官僚及民间均收藏古玉,仿造古玉成风,出现了古玉、时作玉、伪古玉和仿古玉等,把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宋、辽、夏、金、元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玉器日益走向世俗化。玉器以各种装饰玉和实用器物为主,受儒学等思想影响,器物纹样风格朴素、内敛。由于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物质、文化交流,玉器中有不少带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器形,如春水玉、秋山玉等。北宋兴起的金石学也使好古、仿古之风盛行,玉器中有不少仿三代彝器和古玉造型的器形。一些人为牟取暴利,还对这类玉器实施染色、致残等作伪手段,开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伪古玉制作之先河。这一时期的制玉技术已相当高超,在吸收前代线刻、浮雕、圆雕技术的基础上,广泛运用镂雕手法,并充分结合管钻技术,对后代影响深远。

宋、辽、金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也得以共同繁荣。宋代金石学兴起,工笔绘画大为发展,城市经济繁荣,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以实用装饰玉器占重要地位,玉器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宋代玉器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的绘画趣味,完成了由唐代工艺性、雕塑性向宋代玉器绘画性的转变。皇家用玉有玉束带、玉佩、玉辂、玉磬、玉圭、玉册。

民间用玉较前朝为盛,皇家、官僚及民间均收藏古玉,仿造古玉成风,出现了古玉、时作玉、伪古玉和仿古玉等。

宋代传世古玉较多,如“白玉云雁带环”长7.7厘米,宽4.9厘米,重48克,长方形,下有一环。通体镂雕鸿雁云纹,长喙圆目,长颈展翅,在云中飞翔。身上羽毛用阴刻线浅雕,姿态优美流畅,背面六对鼻形穿孔,环上饰有云纹。造型新颖,极为精美。

宋代出土古玉很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仿制古玉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也有仿制同时代其他质地器形的玉器,但基本上是仿摹同代器形。大量仿制远古时代的玉器,始于宋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应从宋代开始。

绘画性玉器始于宋代,到清代达到辉煌的顶峰,这是绘画艺术与雕塑完美的组合。在中国玉雕史上,花卉形玉器以宋代最为精美。如“玉环托花叶带饰”,直径6.5厘米,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戴。这是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宋代实用玉器不仅比唐代品种多,数量也多。文房玉具已不再仅仅是文人把玩的玉件,而是供文人书写的实用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