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臣芳与伊滨风土的奇石情缘

发表时间: 2023-12-22 09:10

冬日的午后,走进寇店镇五龙社区高窑自然村一处别致的农家小院,只见各色奇石琳琅满目,俨然一处袖珍“奇石收藏馆”。小院的主人高臣芳正拿着角磨机,对一块牡丹石精心打磨,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牡丹石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奇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富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被国际石材界公认为世界奇石,亦被列为世界珍稀品种,主要产地是寇店镇五龙社区,这里也被称为“牡丹石之乡”。

高臣芳是五龙社区最早从事牡丹石加工的手工艺者之一。在他家房前屋后、院里院外,石头原料、水管、切割机、半成品、成品到处可见。一块块天然原石在他的巧手加工下变身成一个个精美的牡丹石工艺品。



说起自己从事牡丹石加工的经历,高臣芳的眼里满是故事。1990年前后,奇石市场升温,五龙村出产的一种花岗岩“菊花青”代表洛阳市参加在湖北省举办的第一届赏石展,备受关注。因产地是洛阳,花形又酷似牡丹,故更名为牡丹石。1992年,有一些奇石爱好者慕名来到五龙村收购牡丹石,高臣芳就从山上捡一些裸露在地表的牡丹石,用粗砂布和老式砂轮机对原石进行手工打磨抛光。当年,他和弟弟用编织袋装了十几块手工打磨的牡丹石,乘火车赴广西柳州参加第二届赏石展。铺几个塑料袋、摆个地摊,就这样,他的牡丹石“生意”开了张!

1995年,他赴江苏徐州参加第三届赏石展。在这次展会上,牡丹石得以“进入厅堂”,获得专门的展陈席位,他携带的几十块牡丹石很快便售罄。手工打磨牡丹石的状况持续了三四年。1996年,高臣芳购买了角磨机、棒式砂轮机,开始机械打磨牡丹石。


2000年前后,高臣芳经人介绍,从“中国玉雕之乡”——南阳市镇平县聘请了五六名石雕工匠,开始牡丹石工艺品精加工,主要产品有花鸟、茶具、动物、文房四宝等。

“那时村里加工牡丹石的有十来家,我家的产量不是最大,但是产品最精巧。周边人赠送亲友礼品来买的不少,那时我做牡丹石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高臣芳说,真正的“玩家”和奇石爱好者都是以原石收藏为主的。

随着对牡丹石接触越多,高臣芳对牡丹石的认知和感情日益加深,渐渐成为一名奇石爱好者。2010年后,他从牡丹石加工转向牡丹石原石收藏。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30日,清华大学建校106周年校庆日,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洛阳校友会联合为母校捐赠一块两米多高的牡丹石。这块牡丹石由高臣芳提供并负责运输,当天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



“这块牡丹石有七八吨重,我打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捐赠纪念碑上还有我的名字呢!”说这话时,高臣芳的眼神中满满都是自豪感。

高臣芳家有个“镇馆之宝”。这是一块牡丹石原石,“个头”并不大,花朵密集、硕大、匀称。“这块石头是我2010年从姬家窑村河里捡到的,当时天下大雨,从山上冲下来的。你看它虽然没有经过任何打磨,但是表面天然光滑,是自然雨水冲刷形成的。这块石头好几个买家来找我,出啥样的价钱我都不卖,准备留给我儿子,也是咱五龙人对牡丹石的传承。”高臣芳笑着说。


在离开五龙社区的路上,沿路有好几家牡丹石加工作坊,里面水花四溅,机械轰鸣。五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宗森介绍说,社区现在从事牡丹石加工的农户有10家,有大型切割机、雕刻机、打磨机、抛光机等专业机械。今年,社区专门建了“电商直播间”,帮助居民销售牡丹石及其他特产,花鸟、兽类、文房四宝、扇子等各类精美的牡丹石工艺品都陈列其中。


五龙社区“牡丹石”作为我区一张独特、亮眼的“名片”,已经不仅是一项特色产业那么简单,历经千载岁月洗礼的文明瑰宝与现代打磨工艺的跨时空碰撞,是一种对天然瑰宝有温度、有灵魂的文化传承与情怀。希望它不仅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未来还能引领附近区域闯出一条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