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揭秘:扇子的历史起源与书法艺术

发表时间: 2019-10-07 13:39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37——扇面

一 扇的历史

今天讲扇面,我现在讲到四大裱件中的"片",尺牍属于片,扇面也属于片,在裱件中同属一类。

一,扇的历史。

门、户和扉

《说文解字》说:扇,"扉也。"扉就是门扇,甲骨文的"门"是这样的,先画了一个门框,上面一横是门楣。然后左右有两个门扉,合起来组成"门"字。后来门楣简化了,"门"字就这样慢慢演化过来,但左右两扇门扉,始终没变。顺便提一句,单扇的称为"户",是门的一半。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马王堆出土的扇,早期的扇,其实就是照门扉的样子做的。

在东汉时期的山东画像石上,有当时人用扇的情况。这个人手中拿的是扇,不是刀,也不是斧头。

这块也是东汉画像石,右上角那一个人在做什么?放大点看,他右手拿着扇子,左手是两串烤肉,正在扇风烤羊肉串呢!

马王堆出土的扇不止一把,还有长柄扇。长到什么程度呢?一米七六,大约等于一个人的身高。这种大扇又称障扇,遮挡之用,等于一种仪仗。

《小尔雅·广服》说"大扇谓之翣(sha4)",王煦疏:"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用翣多少,是看主人的身份高低来决定的。这种大扇子在一些古画中可以看到,但用翣数量各朝有点变化。

这是传为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宫女抬着唐太宗出来,有两个打起了翣。

唐代的翣和汉代不同,不是门扉形的,而改成左右对称的形状了。

二 团扇

团扇就是圆形的扇子。汉代班婕妤《怨歌行》有"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故名。又称纨扇,纨是素色的细绢,南梁江淹有诗:"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

又称宫扇,宫中常用。这是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的一部分,两个人都拿着宫扇,坐着这一个拿着小扇,站立的这一个拿的是长柄大扇,正在给前者扇风。

周昉另有一副名作《簪花仕女图》中,

画有侍女拿着长柄扇,跟在贵妇人后面的情况。请大家注意看,这长柄是一直通过扇面的,也就是扇面的直径和手柄是一直线连通的。

张萱<<捣练图>>也是画宫中情况,有个宫女正在煽火。

这宫扇的手柄也很长,一直通过扇面。

古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我们也看见了扇子,韩熙载手中的扇子不是圆形的,

而是接近于长方形,上面有优美的圆角,两边是弧线。

宋代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维摩左手拿着羽毛扇,极为精巧。

中国扇子的形状,据统计有四百多种。以上讲的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可折迭。

团扇的写法

团扇是圆形的,写作品时怎样安排呢?大致有三种写法,一是当作普通纸张用。你看宋徽宗这扇面,草书四行,中间两行长一点,四个字,左右三个字,最后找空位签花押"天下一人"。两句诗写满整张扇面,长短是随着圆形变化的。

真书也可以这样安排,这是李文田的作品,

也是写满整张扇面,跟着圆形有些行短、有些长,最后字小一半,写标题和落款。中间为什么行距特别宽呢?那是留着装扇柄的。

团扇的制作,有各种设计。有些扇柄通过扇面,有些不通过。现在你看到的这一件,正面是绘画,扇柄只到圆框。背面就不同了,扇柄很长。通过扇面的部分就是圆形的直径,这样以取牢固。

团扇可以写好了请师傅做成扇子,当然也可以买现成的团扇来写,但像这扇面上写小楷,如果已经有了扇骨是相当不方便的。

所以像这个徐郙的作品,中间也是留出了空位,这是实际使用的扇面,写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徐郙临王羲之《兰亭序》,

水平很好,直径左右各四行,完全是《兰亭》风格。

画格1

第二种写法是,在圆形中取出一块方形或长方形,其余剩下的就不写了。所取得正方形或长方形,还可以画格来写。

刚才这把团扇,小楷,就是团扇中间取一块正方形。作者是恽佩珊,号韵琴女史,书画皆能。一个人的学养、品味,不用多说,在一张作品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这个也是取中间方形空间书写,这个也是取中间方形空间书写,但利用左右两边弧形空白,分别写了上下款。

画格2

如果想多写几个字,上下弧形的空间也可以利用,比如这样画格,除了中间的方形,还利用到上下的空间。

第三种,在扇柄(也就是直径)左右两边,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写。

俞樾这扇面就是这样写的,直径左方和右方排列不同。

吴大澄的金文扇面,格式和俞樾差不多。

俞樾是吴昌硕的老师,而吴大澄是吴昌硕的上级。吴昌硕很多作品就是用这种格式,这作品中间扇柄的痕迹还很明显,当年是真的扇子。

圆光

有些作品看起来像团扇,其实不是。它是写在圆形的纸上,日本经常有装裱好的出售,这种纸张称为圆光,写出来好像是团扇。

吴昌硕这作品,中间没有扇柄的痕迹。究竟原来团扇呢?还是写在圆光上?这是要看一下作品真迹才能确定的,看照片就没把握。

三 折扇

折扇指可以折迭起来的扇,来自日本、韩国,从宋代输入我国,当时相当珍贵,到明朝己经是民间普遍使用的物品了。从结构上说,折扇主要由扇面和扇骨组成。以前扇头形状,扇钉都有讲究,不过跟书法无关。

3.1 扇面

扇面怎么做成的?这纸要厚一点,不然容易破。通常是多层纸裱托起来的,面上是宣纸,宣纸下是皮纸,再下面是连史纸。裱托后,面上还要涂胶矾水,以增加纸张的牢固程度。这只是正面,背面也一样,然后两张黏合起来。将来插入扇骨的地方,要夹入小纸条遮挡浆糊,这样就有一个空隙,便于干后插入扇骨。

矾水轻重

市面上出售的扇面,矾水有轻有重。

· 高矾(扇面):强度较大,但书写时不吸墨。

可以先用干净的纸揉成一团,打磨一下。

· 低矾(扇面):容易书写,但使用容易折断。

所以买扇面时留心一下,普通用中矾扇面。

· 中矾:普通用中矾扇面。

扇面的高度

扇面有大小,男女使用的扇面高度不同。男性用九寸到九寸半,女性大约六寸、七寸。换句话说,女性的扇面比较小巧。人家请你写扇面,你不要弄错。

扇面的宽度

扇面的宽度由打开时的角度来决定的。中国扇面,通常从90度到180度,常用的在120度左右。90度的扇面是男人用的,女扇如檀香扇有180度的。扇面的角度大小,显然和扇骨多少有关系。

3.2 扇骨

扇骨有大骨和小骨之分,我这里把大骨拆开给大家看。大骨又称扇边,右边的黏在扇面正面,左边那根黏在背面。小骨又称芯子,常用骨数从七根到十几根,多的可达四十根。扇骨材料以竹为上,取君子之意,其次为木,象牙等都不大方,纨绔子弟用的。

小骨弯曲

扇骨未必是直的,这一把扇子,小骨是波浪形的。大骨上经常还雕有花纹、字迹等等。

小骨在外

小骨未必一定是插入扇面,也有设计在外面的。

当扇骨和扇面结合之后,折扇的结构就比较明显了。折扇是一开一开的,中间每一开的左边插有小骨一根。所以小骨有几根,等于折扇中间有机开,这是用来写正文的。左边最后一开,是大骨,这一开经常用来落款。右边大骨没有开数,只是黏在正面最右方。

开数计算

所以一把折扇总的开数,等于小骨总数,加上左大骨那一开。我刚才说,左大骨这开可以留给落款、盖印用,安排正文字数诗,可以不考虑,正文就安排在小骨那几开上。

3.3 扇面书写

在扇面上书写,有几个注意:

一是要拉平,以前用扇夹,这是一块弧形的板,左中右有三处地方可以夹住扇面,使扇面平服。扇夹这几年网上有买,不用扇夹只要压平也可以写。

二是要注意字的大小,扇面是弧形的,上大下小,上面的空间够写,写到下面就发现不够了。所以要反过来,以下面的空间为标准,这样位置就一定够了。

第三,如果每行都写满,写到底,你可以看到,上面的行距比较宽,下面就很窄。等整张扇面写完后,下面就挤得密密麻麻,一片黑色。

如这张法华经扇面,书写时代大约是十二世纪中。上面的上半部,因为行距较宽,所以就比较透亮。下面就不同了,一眼望去黑气很重,尤其还加了一个黑牛,更增加了沉闷感。

改进的方法,就是第一行写到底的话,第二行缩短不到底,这样来增加空白,调节视觉效果。

你看这样长短相间,看起来效果就好多了。不过这样一来,下笔之前就要计算好字数。

有些人干脆全部写短行,不写长行。如吴昌硕这扇面,每行只有两个字。

我来实际举一个例子,写李商隐这首七律,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如果你去买扇面,那十六小骨的最方便。十六小骨就是十六开,每句占两开就可以。因为一句有七个字,把七个字分成长短行有多种安排法,如第一开五个字,第二开两个字,这样依次下去,

正好把八句诗排在十六开中。所有初学写扇面的朋友,我建议你动手前先写这张草稿,只要这张纸在手,会大大减少你犯错的机会。写出来是这样的。

如果你买到的是十四小骨的扇面,那也很容易,本来是7X8,换成8X7就可以。第一行写六个字,加多一个,第二行还是两个字,换句话说,刚才两开中写七个字,现在写八个字了。这样排下去,就只需要十四开了,正好。如果你换成第一行五个字,第二行三个字也可以的,写熟了就有很多设计,希望各位试试。

谢谢。

本节要点:

· 扇的历史起源于门扉。

· 团扇的三种写法。

· 折扇的特点和写法。

复习思考:

· 试写一团扇,没有团扇可以在宣纸上画个圆圈,当圆光来写。文字可以自己定。

· 团扇有三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复习思考:

· 试写一折扇,没有折扇可把宣纸下边定一个圆心,然后根据圆心数次折迭,把上下各剪去一段,展开便成折扇形。

· 文字内容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