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中国茶叶的瑰宝

发表时间: 2020-06-26 05:57

大红袍属乌龙茶,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



产地

福建武夷山


品类分级


根据茶青产地不同,大红袍还分为:正岩,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



品质特征

武夷山九龙窠岩壁上现存六株古茶树,现在种植的多为其无性繁殖而来,因是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之说。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

大红袍外形呈条索状,成品茶颜色绿褐油润或是背青带褐油润,冲泡后汤水呈橙黄色;虽然不同厂家工艺的差别,大红袍的香气千姿百态,但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岩骨的花香,而且大红袍入口醇厚回甘,具有岩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



鉴别方法

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香气:香气清爽,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

外形: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叶底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冲泡技巧

1.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2.茶壶及茶杯用100℃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100℃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3.用100℃沸水高冲注入壶内,焗泡5秒,注入茶杯享用。

4.第二泡用100℃沸水,焗泡8秒后享用。

5.第三泡用100℃沸水,焗泡15秒后享用。

备器:对于大多数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紫砂壶冲泡



功效价值

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胆固醇等。

存储

大红袍保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药罐,因为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点。最好使用干燥的罐子保存。



奇闻轶事

以前,武夷山慧苑岩住有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灾年间,遇见一位病危的白发老人,急忙扶着老人进屋并把自己当饭吃的野菜汤给老人吃。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龙头拐杖给老婆婆,又从口袋摸出二粒种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坑,种下种子盖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飘然腾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话,把种子种好,不久果真长出了茶树,人们惊叹为神仙所赐的神茶。后来被当官的知道,可因没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恼羞成怒,把茶树连根铲除,老婆婆为此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着拐杖刚出门,看见几个男人正扛着树根走过来,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树根上,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树根在空中打了三个圈,冉冉飞进了九龙窠的半山腰,第二年居然发芽长出了三株,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红袍的来历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