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一段难忘的回忆

发表时间: 2019-03-20 09:17

洞庭碧螺春,一个近乎传奇的名字。它是中国传统绿茶中,以鲜嫩著称,最为"娇贵"的茶。泡茶时,为了避免茶叶被"烫伤",从而破坏口感,要先注入水,而后再将茶叶放入。

1699年,康熙南巡,在苏州品到此茶而大加赞赏,但觉"吓煞人香"茶名不雅,于是赐名"碧螺春",从此成为皇家贡茶。又因为产在洞庭西山和东山,所以又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鲜叶为原料。因鲜叶形卷如雀舌,故被称为"雀舌"。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再叫它碧螺春了,而叫炒青。炒青不是次等的,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碧螺春这个名字,从时间意义上来说,是比较严格的,代表着极致的口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品饮碧螺春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根据它的特点,茶人还专门发展出了一套包含十二道程序的碧螺春茶艺:

一为焚香通灵。在饮者看来,茶需静品。在品茶之前先点燃一支香,可以让心境更加平静,以便用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碧螺春之美。

二为仙子沐浴。晶莹剔透的茶杯需要清洗干净,以表示对饮茶人的尊敬。

三为玉壶含烟。用热水预烫了茶杯之后,不用盖上壶盖,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自然降温,敞开的壶口蒸汽氤氲,如同山中云雾。

四为碧螺亮相。碧螺春干茶以形美著称,请客人喝茶,可以观赏银白隐翠条索纤细的茶叶之美。

五为雨涨秋池。将沸水注入玻璃杯,只宜注到七分满,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

六为飞雪沉江。用茶导将茶荷之中的碧螺春依次拨入已经冲好水的玻璃杯中,茶叶如同飞雪落入杯中,吸收水分后向下沉入,瞬间白云翻滚,煞是好看。

七为春染碧水。沉入水中的碧螺春在热水的浸泡之下开始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就好像是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八为绿云飘香。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杯中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让茶香四溢,清香袭人,让闻香的茶人倍感惬意。

九位初尝玉液。品饮碧螺春的时候,可以趁热连续细品,头一口恰如玄玉之膏、云华之液,能让人体味到色淡而香幽的茶韵。

十为再啜琼浆。第二口品茶,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舌根回甘,满口生津。

十一为三品醍醐。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为玄妙的味道,而品饮碧螺春到第三口时,太湖春天的气息和盎然生机,似乎都能通过茶汤感受到。

十二为神游三山。唐代诗人卢仝[tóng]曾经写下千古传诵的《茶歌》,品过碧螺春之后只要细心体会,便能感受到"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

作者: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