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价值鉴别:如何辨别真假供石收藏?

发表时间: 2017-10-25 21:35

懂得石头收藏的人都知道,石头本来没有所谓的真假,然而,供石具有观赏、收藏、留传价值,可以作为商品流通,各个石种之间又有价值高低、数量多寡的区别,因此也出现此类石冒充彼类石以牟利的问题。这类问题,早在宋代就已产生,古人根据实践经验,曾采取过有效的检验措施。

比如太湖石。有的太湖石形态与灵璧石类似,叩击亦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染黑冒充灵璧石。怎样分辨呢?由于灵璧石硬度较太湖石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为假灵璧石。另外,太湖石虽有白脉,但远不如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这也是分辨一法。太湖石因有水旱之分,水石因久经波浪冲击,石面嶙峋有“靥”,俗称“弹子窝”,且石性温润。旱石久生岸山,石面较平坦枯槁,不足贵。于是有的石商将旱石斧凿出条痕坑洞,而后以网盛之沉入湖水中,过一两年乃至数年再捞起,以充水石出售。分辨水石、旱石,主要看石之坑洞自然与否,石肌是否圆润有光泽。这是古人检验识别供石的经验。

在现代,辨别供石真假,也看是否以他石冒充名品,此外,还要看其造型有否人为加工。人为加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粘缀,二是斧凿、锯底、钻洞。

粘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增加供石的奇巧程度。宋代画家兼石商李正臣家中奇石众多,“然石之诸峰,间有外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增险怪,此种在李氏家颇多”(见《云林石谱》)。粘缀主要用于具象石,供石如何鉴别欧金凤所以观察自然景观石时就应注意石之起峰处,观察象形石时就应注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胶粘痕迹。

斧凿、锯底、钻洞对于大多数供石来说是不适宜的(除崂山绿石、大理石等特殊石种之外)。古人用斧凿钢锯作假较易分辨,因其痕迹较明显,而现代人利用盐酸来模糊作假痕迹,分辨就比较困难。现在还有些人为了使奇石增值,使用更为巧妙的电钻电锉法。因为钻头、砂轮的型号有多种,可任意在需要处钻洞、磨峰。一块本来并不起眼的景观石,经过这样加工,就有凹有凸,峰峦重叠,洞谷幽深。而且加工者在钻洞、磨峰后往往还要细致地用细砂磨、盐酸渍,不经意者往往难辨其真假。供石造型的人为加工与否,须细细辨别。若肉眼不行,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石之特异处,一是看其石表与他处有否区别,有否“暴斑”“钻花凿印”;二是看其纹理有否突然改变走向;三是看其色泽是否有微妙的浓淡深浅之变化。经验老到者往往能凭感觉分辨真伪,因此加工过的石头在他们眼中往往难遁其迹,犹如一件古瓷到了品瓷高手掌中,瞬间便能讲出它的大致年代一样。品石高手或许并无多少理论,但是他们的直觉、经验却是非常宝贵的。

在石艺创作活动中,有句老话叫做“形象易得,意境难求”,表明奇石创作,是很重视意境的。奇石作品的意境美,是奇石作品美的灵魂。就创作艺术发展过程来说,“意境”这个词,是从诗词作品中迁移而来的。意境是一种超越实体、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