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全球琥珀珍品展:揭示千万年前的真实影像!

发表时间: 2023-07-15 19:44

“时空旅行者——全球琥珀珍品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央广网石家庄7月15日消息(记者王伟倩)“蝎子吃蚁”“螳螂捕蛾”“飞蛾求偶”……数千万年前,这些动物在捕猎、求偶时遭遇滴落的树脂,被完美地封存于琥珀之中。随着地球演化的沧海桑田,如今呈现出一场关于生命和永恒的时空对话。7月15日,“时空旅行者——全球琥珀珍品展”在石家庄河北博物院开展,展览为期3个月。接下来,跟随央广网记者一起“穿越时光”,探索来自千万年前的真实“影像”吧!

游客在观展(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该展览精选来自欧洲、亚洲、美洲三大琥珀产区的珍稀虫珀、植物珀、琥珀原矿石,以及琥珀雕刻件、饰品等各类展品500余件。在琳琅满目的琥珀展品中,珍稀虫珀成了众多游客争相观赏的“主角”,如产自缅甸的“蝎子吃蚂蚁”、多米尼加的“蜘蛛与蚊子”、波罗的海的“蠷螋窝”等,这些被封存的瞬间,至今仍栩栩如生

“螳螂捕蛾”的琥珀展品(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在虫珀中,捕食者在千钧一发的杀戮时刻是非常珍贵稀有的,这些被封存下的猎捕行为,至今仍然生动。

“飞蛾、蝈蝈等求偶”的琥珀展品(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对于动物来说,繁衍后代是他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被封存在树脂中的一对对“情侣”,穿越千万年的时光,至今仍然恩爱如初。

“蝎子与蟋蟀共存”的琥珀展品(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蝎子和蟋蟀挨得很近,长甲虫和蜈蚣凑在一起,这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处于同一个空间,时至今日仍然怡然自得。

本次展览以“大自然的馈赠”“千载难逢的相遇”“琥珀文化”为主线,展示琥珀在形成、产地、分类的地质学和动物学知识,讲述琥珀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宣扬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原矿石琥珀展品(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展览策展人、河北博物院陈列展览部文博馆员刘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琥珀具有重要研究的价值,无论对亿万年来古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还是对古地质与环境变迁来说,均为生物学家提供了可靠的物证与线索。”

游客在观展(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