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赏石文化的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 2022-12-24 21:12

这些年来,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引领下,在全国各地观赏石协会和广大石友的努力下,我国赏石文化艺术呈现出有组织、有队伍、有活动、有成效的“四有局面”,做出了“国标”颁布、“石谱”出版、申遗成功、理念创新“四大创举”,这标志着中华赏石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诚然,赏石文化同任何事物一样,是呈波浪式发展的。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波及全球,影响世界。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的严峻前所未有。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的影响,石资源被大量开发的影响,赏石文化发展,面临严峻困难。赏石文化艺术究竟向何处去,怎么发展?

如何巩固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笔者研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倾听了寿嘉华会长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受到很大的启示和鼓舞,我们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创新发展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奋进的方针。那么,如何认识和贯彻这一方针呢?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其一、首先要稳

稳中求进,首先要保稳,稳住阵脚,守住阵地,保生存,求发展。只有生存,才能发展。只有稳,才能进。面对困境,不悲观失望,不徘徊不前,不放弃阵地。要坚定信心,坚守阵地。计划要稳妥,节奏要稳当,步子要稳健。指标不宜过高,活动不益过多,规模不宜过大,不搞形式主义,力戒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实实在在做好自己的事情。

其二、重在要进

稳中求进,只有进,才能稳,只有进,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守住阵地,不能死守,四平八稳稳不住,消极防守守不住,要知难而上,迎难而进,打进攻战、攻坚战、持久战。勇于奋进,这是必由之路。而走好这条路,出路在于创新,创新是奋进的唯一出路。

跨界融合。要解放思想,开阔胸怀,寻找活路,水路不通走旱路,东方不亮西方亮,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要行业跨界,赏石界与收藏界、书画界、旅游界等合作共赢。

二要办展跨界,提倡与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委会、各地观赏石协会、收藏协会、有关公司等共同办展,抱团取暖。提倡观赏石协会平等、石友平等、石种平等、石派平等,和睦共处,和谐共赏。

三要资源跨界,调研资源,挖掘资源,创造资源。鼓励对石资源进行深加工,正确看待打磨石,积极开发工艺石。

精品战略。走好精品之路,追求精品效益。藏石要精,不单纯追求数量,求质量,重品位,避免浪费资源,劳命伤财。赏石要精,提倡科学赏石,精准赏石。大家可借鉴笔者在《石海兵语》中总结提出的“科学赏石十种法”,坚持科学赏石观,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赏石、鉴石。展石要精,改革办展方式,防滥、防乱、防虚,求实求效。

石馆要精,有主题,有特色,有品味,有压馆石。石人要精,观赏石协会领导成员要带头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爱石头,爱观赏石协会,爱石友,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思想作风正派,乐为石友服务。带头提高赏石业务素质,会藏石,会赏石,会鉴石,会写石,会销石,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名符其实。

打造品牌。品牌要有影响力、感召力、生命力。以甘肃省观赏石协会为例,甘肃省观赏石协会打造的黄河石、祁连玉、中国观赏石景园、甘肃洮河石文化博物馆等品牌,产生了积极效应,前景看好。明年,甘肃省观赏石协会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讲话要求,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交流,求得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集中人力,省市携手,全力打造4000里丝路赏石文化风情线,由东向西,从天水的万像石文化园——白龙江石博物馆——临夏化石馆——甘肃洮河石文化博物馆——兰州黄河石文化馆——武威石博园——张掖玉水苑——酒泉中国观赏石景园——嘉峪关雄关奇石城——敦煌文博园,通过这10个闪亮的品牌,照亮甘肃境内4000里丝路,带动甘肃全省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这些品牌大部分已基本建成,初具规模,正在提升,少数正在建设、筹建。同时,甘肃省观赏石协会指导和支持的兰州黄河奇石协会,为兰州“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增加了“一方石”的新名片,把黄河石文化纳入了黄河文化。

其三、力求并进

稳中求进,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要双轮驱动,协调发展。赏石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事业,一个是产业。千百年来,人们赏石主要追求精神享受,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改革开放以来,观赏石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走上了市场,人们以石养石,以石致富,有的地方还形成了产业。

总得看,目前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平稳的,但有的地方还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重视事业,忽视产业。认为赏石文化属精神范畴,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石致富可以,个别地区、一段时期形成产业可能。但石资源是有限的,从宏观、大局、长远看,赏石文化难以形成产业,一味过分追求产业就有可能脱离赏石文化的客观实际,偏离发展的正确方向。

另一种是重视产业,忽视事业。认为事业是空的,产业是实的,理论是虚的,票子是实的,出现了杂志不订,石文不看,理论不学,只顾赚钱,不顾石友,一切向钱看的现象,甚至有的办展人员私心太重,华而不实,不择手段,办展谋私,出现了个别人得利发财,绝大多数石商遭受损失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应及时纠正,引导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并进。

为此,我们要坚持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服务的方向。一方面,大力发展赏石文化艺术事业,满足人民对赏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把赏石文化纳入主流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赏石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健民功能,育民功能。继续探索、创新赏石理念,用正确理论指引赏石文化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努力发展赏石文化产业,满足人民对赏石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把赏石文化融入旅游文化,通过网上交易、办展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富民功能,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助力扶贫攻坚。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市场健全的地区,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产业,力求形成产业。当然,赏石文化形成产业,要从实际出发,不宜期望值过高,不宜急于求成,不宜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推进。

总之,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忧虑与希望同在。我们有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有中国观赏石协会的科学引领,有各地观赏石协会和广大石友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坚定信心,只争朝夕,稳中求进,创新奋进,赏石文化艺术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作者:郑忠

责编:未归

欢迎关注赏石达人网,了解更多的赏石文化知识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