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魂夺魄的毒物:寿山石的神秘魅力

发表时间: 2019-08-28 09:57

在中西方文化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差异之处。比如,在西方社会,美国人善于表现自己,锋芒毕露才能在社会出人头地。而在中国,却认为做人切不可太浮,必须谦恭有礼。认为人内在的品德才能和学问修养才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喜爱光泽夺人的钻石,而中国历代文人却偏好玉和寿山石了。看石,甚至看人,中西方的眼光都是不一致的。寿山石欣赏者所追求的并不是表面的浮光,而是从石头焕发出来的深层光泽。这光泽,必须是温润而柔和。


喜爱寿山石的人也都爱那久经抚摸的旧石,旧石表面光泽灰暗,肌理的光泽却显得分外柔和温润,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浮华去尽而德高望重,跟他交谈每一句话都引人深思。如陈年老酒,人们慢慢品,越品越有滋味。

文人爱石,因石可受刀,可制钮头,可成薄意。玉本来为石,石本来也为玉。从观赏方面来说,石跟玉相比,石的表面更沉着不浮躁,而石里焕发出的光泽更为柔和。


寿山石中的田黄,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属“石之帝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在当今中国,也是达官贵人、企业家们、富商豪贾最喜欢的一种印石。


从宋代到明代,均评寿山石中的艾绿为第一,未见有田黄石记载。当时田黄没有专名,泛称黄石,也不为鉴赏家所器重。田黄“石帝”之称,是明末清初的事。施鸿宝《闽杂记》里有说:“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清朝初期,耿精忠统治福建期间,凭借权势,“日役万指傭千工,掘田田已尽,凿山山为空。”,各级官员将田黄作为贡品进献皇宫,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识。据称,乾隆时每年元旦,必置田黄石案中央,欲“福寿田”吉祥之意,顿时田黄石身价剧增,豪门权贾争相搜罗,附庸风雅。也有说,自乾隆以后,田黄作为皇家用印专材,民间不许明目收藏,如发现,当以问斩。


田黄既已为宝,必然会成为皇上等官僚喜爱的对象。清朝皇室收藏田黄石的都为巨富。据陈亮伯《说印》中记载,“曾旧藏怡贤亲王田黄双凤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又说“尚古斋有怡邸田黄六方,其两方成对者大如皇帝之玺,上镌‘怡亲王宝’四字,狮钮,极恢奇,高四寸半,围径尺四寸半。”


这里给大家看一对宝物,这是我所见的中国田黄石至高无上的唯一宝贝,香港俞大收藏家,在二十年前费尽千辛万苦,寻觅得来的一对皇上的瑰宝“恭亲王的田黄印章”。这对名印,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中国最好最有分量最讲究工艺也最有历史味的一对印章。这对田黄印章色泽润之,具有非常大的开门性,董沧门的功力极美,这种器物,可以堪称书画界的张大千,宋代的马远,瓷器中的元青花,家具中的明黄花梨。


田黄石,在今天的价钱应该是黄金价钱的30倍~50倍。古代的时候,有一金三倍之说,而时至今日,由于出产极少了,快绝产了,所以经一场拍卖,优质田黄石已超过十万块一克。


寿山石中的白芙蓉,色白而质地柔细,光滑而结润,如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白通灵,荣登“石后”之位。石后芙蓉产于矿脉,将军洞是芙蓉石的主要产洞。为什么叫将军洞呢?清乾隆时,因矿权被一位将军所占有,故名“将军洞”。这个洞出产的白芙蓉,雪白而细腻,如同小朋友的脂肤,为芙蓉石上品。这种将军洞白芙蓉往往也用于皇家之印,连乾隆光绪宣统这些皇储,都很难得到一方将军洞白芙蓉的印章。今天我们看到纯白无暇的石材,一点点都没有任何矿砂矿脉,没有泛黄的颜色,我们把这种上好的芙蓉称之为“将军洞白芙蓉”。


当然,在寿山石当中,还有一种“高山桃花水洞”。这种宝石瑰丽而夺目,娇艳而欲滴,是我最喜欢收藏的品种之一,甚至我对它的热爱超过荔枝。高山桃花当中,我相信在全中国我收藏这种美石也算榜上有名。目前在中国市面,露面过的高山桃花,只要在拍卖场上榜上有名的,基本都被我一人竞得。这种石头晶莹剔透,娇艳欲滴,红夹其中,美不能视。


高山桃花,质地非常坚硬,无论是用作钮头还是用作薄意,都给人有高度的欣赏美感。上图这方高山桃花水洞,是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先生所雕刻。林飞先生说,在他所刻高山桃花的三十多年中,没有一方能够超过这方美石。这方石头完美而无瑕疵,根本不像天然形成的东西。石地润泽而洁明,点点桃花浮现石中,这种珍品可遇而不可求。


荔枝又称石妃。我们都知道,田黄是石帝,芙蓉是石后,荔枝是石妃。“妃”字用的非常准确。所以大家在看寿山石的时候注意了,荔枝是小三,小三的价格是很高,“一朝伴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荔枝一出,其它的寿山石就立马显得逊色了。


荔枝石产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是当代非常名贵的一个石种。1987年由潘家祥、王忠亮等石农开发的高山石新品种。矿洞位于高山东北坡,因为凿洞时旁有一棵荔枝树,石农相信风水之说,故以得名。荔枝洞所出石质特佳,晶莹细润,肌理隐现萝卜细纹,有白、黄、红各色。可惜仅数载,珍品不复再出。


荔枝石刚刚出产时,价格非常便宜。我咨询了文举和祥忍老师得知,在80年代尾声,国内经济情况还不太好,台湾的朋友捷足先登,整卡车购买荔枝石,当时一方上佳的荔枝,人民币也就一百块。到今天,这一百块的荔枝最少要一百万,可见其升值区间之大。林文举老师人品非常令人钦佩,他曾经给我看过十方三色荔枝,还给我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90年代初期,有一位台湾的藏家请求林老师帮他做这十方三色荔枝薄意篆刻,当时付了少量的定金。但当林老师刻好以后,这位藏家由于经济的问题一直没有过来取。到了2000年以后,这十方三色荔枝,价值已经将近两千万。而那位藏家当时只付了二三十万的定金。林老师将这十方荔枝保存了有十多年之久,最后完璧归赵。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能把三斤重五斤重的上好田黄交给林老师做雕刻的一个最好的理由,这就是实力和人品的挂钩。


郭祥忍老师雕过全中国最大的荔枝王,在这里我再次把它放到这个平台上,给大家从正面侧面欣赏这方弥足珍贵的荔枝作品。


观赏寿山石是一种乐趣,石性细柔。用手来感觉石质的柔顺细滑,更是一种难得的情趣,这是与收藏其它宝石不相同的。爱上寿山石雕和石章的朋友,都非常的入迷,甚至已经养成习惯,不管外面工作多累,一回到家就捧起心爱的石章、石雕把玩,因为石给你的亲近感,给人肌肤贴近感是很多艺术品不能够相比的。为什么历朝历代直至今天,我们这么喜欢寿山石呢?


第一,是独特性。寿山石既有别于要借助机器雕镂的玉石,又有别于世界各地多有发现而石质松软的造石。它形状各异,色彩丰富,艺人们的构思、技艺和师承、造诣不同,因此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过去将来都不可能有两件寿山石雕是完全一样的。寿山石雕的这一独特性质,对于醉心于寻奇探宝的艺术收藏者,无疑是极大的诱惑。

第二,是永恒性。泥人易裂,软木易折,中国画易损。寿山石雕却无这些缺点,只要不敲不摔,它与牙雕、木器、瓷器、玉器一样,都可以世代相传,传给子孙,供人品玩。更难得的是,寿山石雕,越久远,表面的浮光消失的越彻底,越显出古朴的韵味。人们常以海枯石烂比喻永恒,寿山石雕正是海枯石烂的这一永恒特性。

第三,具备很大的赏玩性。中国画或者油画,只能挂在墙上或暂时摊开,让欣赏者细细品其意境。欣赏者凭借视觉让形象传入大脑,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寿山石不但具备了这样的艺术效果,且不限于视觉上的满足,还可以握在手中把玩,或在面上摩挲,或用细布揩擦,或给它清洗上油。在玩赏的过程中,往往惊叹寿山石的情缘,实际上是把寿山石雕当做有灵性的东西,对它倾注爱慕之情达到忘我融入的境界,给人最高的享受。


因为石和寿谐音,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玩石者长寿,是有一定道理的。寿山石雕并不停留在工艺品的范畴,从五十年代,中国国务院等文艺部,对于老一代艺术家的命名,寿山石的艺术地位,到今天为止,已经得到世人的公认。我们可以看到薄意大师林清卿的薄意,周尚均、杨玉璇的钮工,当代石卿,文举、祥忍的最高作品,周宝庭老先生的古兽,王祖光的观音,林东的弥勒,世斌的高浮雕等等。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尊崇,是对中国传动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寿山石历史上,是永不磨灭的一页。


所以说,但凡收藏之人都是中国人中的精英。现代工艺的审美眼光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才是中国未来文化传根之源。所以有广泛的收藏朋友喜欢收藏石头。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收藏寿山石?

首先训练自己的美感,培养自己的美感。美感,是收藏美石的第一步。第二,我觉得,宁取小而精,不取大而粗,小而精的文房把玩之品,远比大而粗的摆件,来的有经济价值、收藏价值、流通价值;第三,印材,印材,还是印材,如果我们把寿山石当中的精品,依类别来表现,一定是印材,5斤重的原始石不能切出一方好印,自古文人墨客皆爱印。印石是寿山石中,最高级的精品。

比如您买一方荔枝石,石质晶莹剔透,石材冰清玉洁,非常高雅。它有一个基本材质在。所以您的投资一般来说不会出现大的谬误,只要不买假货。其次,您有了美石,再请最好的中国雕刻艺术家进行创意和发挥,一方作品出来,可以自己摩挲欣赏,也可以大家共同观展,实为人生最大的乐趣。第三,寿山石市场的走势。寿山石自我收藏十几年以来,石价格高涨30倍。也就是说,它的投资回报,远远高于货币的走势,也远远高于房地产,高于股票。而寿山石的风险,只是因近两年的老挝石的冲击,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寿山石受影响层面不算太广,相比别的艺术品,寿山石来的更稳定,更坚挺,更扎实。随着国内几大重点拍行专场拍卖寿山石,中国嘉德、中国保利、上海朵云轩、杭州西冷、上海荣宝斋都开办了印石专场寿山石专场,使这一小众门类,更大的被收藏爱好者所接受。


传播最全的印石书画文玩资讯,弘扬传统文化。我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燕子,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私信均会回复。非常愿意和您分享交流。点击我头像可查看历史文章,欢迎分享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