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价格波动:从十几万到6万,天花板在哪里?

发表时间: 2024-03-09 21:5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时间过得挺快。

距离岩茶限价令的推出,竟然已经好多年了。

回想起从前,几乎隔三岔五,就能碰到岩茶价格的天花板在被刷新。

从一斤岩茶十几万,到几十万,转眼间飙到百万以上。

这还是茶吗?

是大伙儿开门七件事里的“茶”吗?

当时有人玩笑话说,一斤岩茶可抵得上一套房了。

喝金子都没这么贵啊!

眼看着整个武夷岩茶的场面要失控时,限价令来了。

直接把一斤岩茶价格的最高上限锁死在6万元之下。

于是,一夜之间,各大岩茶品牌大整改。

超过红线太多的所谓天价茶,马上改成“非卖品”,略高于红线的高价茶,齐刷刷都改成6万,压着线,不超。

那时候,原价十万左右的茶是最多的,阶价令一出来,连夜改成6万一斤,相当于腰斩。

吓掉一堆人的眼睛。

《2》

限价令,一时间有效地刹住了十几万、几十万一斤往上飙的茶价。

那时候岩茶圈大大消停了一阵,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低调地避着风头。

但其实很多时候,压力越大,反弹就会越大。

在限价令之后,岩茶的品牌并没有停下打造豪华产品、高贵门店的脚步。

茶叶的包装精致地如同首饰盒,茶店的装潢富丽堂皇,贵气逼人。

消费者在商家营造的氛围和传递的认知里,接受并默认了岩茶是高端且奢侈之物。

每拿到一款岩茶,他们都喜于先扫个码,获知一下茶叶的价格。

要是价格不菲,那全程下来全桌人都盯着价格,自动美化起这泡特别贵的茶,连它的缺点,也被忽略不计了。

一个人说,这茶很香;另一人马上就回:那当然,价格摆在那儿。

第三个人说,这茶挺好喝,第四个人就会搭话:贵,有贵的道理。

尤其,如果能拿到那些品牌茶的非卖品,全桌人都会排队拍照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

某茶友就来反馈称,其老板要置办茶礼送客户,点名只要两个品牌茶,xx和xx的——都是茶不怎么样,但价格“贵出圈”的。

也有人,买茶以价取胜,低于多少万一斤的茶,绝不买——送不出手。

有了虚荣心作祟,即便有限价令,也抑制不住人类的攀比心理。

《3》

前两天看某书,关于武夷岩茶的一些话题,惊掉了村姑陈的下巴。

那完全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岩茶世界。

有不少人喜欢晒他一整年喝到的茶,的泡袋。

他们把一堆积攒起来的花花绿绿的岩茶泡袋,放在一起摆拍,阵仗看上去挺庞大的——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难怪平时喝茶时,有人喜欢把泡袋打包带走。

原来在这里憋着炫耀呢。

除了晒了泡袋,这些集泡袋者,还喜欢写点评。

看似在公平、公正、公开地点评那些年他们喝过的岩茶大牌。

言语也比较直白,遇到不喜欢的茶会言辞激烈,以此来证明他们的客观、不偏不倚,不夹带个人恩怨。

比如他们会说:

xx家的茶不行,可直接拉黑;

xxx的茶还能喝,就是缺少性价比;

xxxx的茶很多非卖品,除了非卖品,其他都不好喝;

xxx的茶真是天菜,小贵,有能力的茶友可以直接冲……

看上去非常诚恳地在用实战经验,认真地教给茶友们避坑而其实,都是一篇赤果果的割韭菜文。

或者是拜金文、炫富文。

这些人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高价岩茶的“舔相”,更扬言说,喝过天价岩茶的人,该配享太庙。

《4》

限价令,加上口罩三年,岩茶的市场在被动地收缩、压抑。

但是茶商们的脚步停不下来,也不能停。

岩茶在他们的手里如同造星般变换出不同的包装和人设,只为吸引更多上层消费人群的目光。

动辄几万一斤、千元一泡的岩茶才容易出圈,才能让一个岩茶品牌在市面上保持活跃度和存在感。

这正是岩茶商家在不断宣传、创造高端岩茶单品的目的所在。

更让我佩服的是,那些能把各个品牌的五位数高价岩茶名字如数家珍地说出来,可能家里亲戚的名字都没这么熟的茶友。

为了在不同场合炫耀自己喝过的或极为了解的高价岩茶,他们私下的准备工作真没少做。

2024,回望当初雷霆万钧的限价令,只是遗憾,它限制得了表面,却限制不了人心。

新的一年里,岩茶圈里的奢靡风,被压低了空气层,更为猛烈地刮着。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