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正确品尝白茶饼?徒手掰与撬成薄片,哪个更合适?

发表时间: 2022-07-09 10:20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在老白茶的圈子里,茶饼一直是受偏爱的那一个。

品质上佳的老茶饼经过妥当的存放后,会陈化出成熟而温暖的香气,柔和而醇厚的汤水,偏偏它的占地空间还小,便于存放,茶友爱它,实在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饼茶虽好,撬饼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小小一把茶刀,在老茶客手中是厨师的刀,刺客的剑,指哪撬哪,所向披靡。

在新茶友手中有时却像个调皮的孩子,横冲直撞,使唤得有点力不从心。

有茶友觉得撬饼麻烦,私信提问:

“撬饼为什么要撬成薄片状,直接掰开难道不行吗?”

他说自己经常看茶学视频,不少茶艺师都是徒手破饼,简单、轻松又快捷,茶刀这些工具仿佛有点多余。

潜台词仿佛在询问为什么大家有近路不走,非要绕个弯,选一条远道?

如果一个人这么做,可能是不熟悉路况,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但要是长久以来,大部分人都选择不走近道而走远路,只能说明一个事:你眼中所谓的捷径存在某些问题,不是更麻烦,就是有隐患。

《2》

徒手掰茶饼,费时又费力。

直接用手破饼,看着似乎很方便,但实际上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事。

闽南一带有一种饼形的小吃:光饼,用刀在饼的腹部切开一个深深的口子,加入各种香喷喷的炒菜后下锅油炸,咬起来外酥里韧,极为美味。

但没炸之前,它硬硬的就像一块石头,没有刀想徒手掰开它,非得使出吃奶的力气不可。

茶饼和光饼有几分类似。

如果仔细观察过饼茶,可以看到它的芽与叶,叶与叶之间是紧紧抱在一起的,连接得较为紧密。

它在压制过程中还会经过破壁,叶片的汁液流出后会附着在饼面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粘合作用。

想用蛮力把这样的饼分开,没有一点力气是很难做到的。

曾看过一个掰茶的视频,一位年轻的男茶艺师展示如何用手分茶。

先将茶饼放在桌子上,两掌合拢后放在饼面上,用半身的力气不断按压茶饼的各个部位。

你可以清晰地听到干茶发出的咔嚓咔嚓地碎裂声,这是本来连接在一起的芽叶在破碎分离。

然后两只手抓住圆饼的外沿,憋住劲使劲掰动,试过三四次后,饼才勉强从中间裂开。

一个壮年男子尚且要费如此大的功夫,不要说其他人了。

一饼茶分完,手指早就又红又麻,如果喝得再频繁一些,分饼次数再密集些,极可能在不久之后收获一双又肿又痛的红手掌。

而用茶刀或茶针就简单多了。

它一般头部尖锐,无需用太大的力气就可以突破饼面,直入饼身内部,而后左右呈扇形小幅撬动。

利用杠杆原理,茶友只需要较小的向下力,就可以让局部的茶叶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而你只需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是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都能驾驭的分离茶饼的方式。

《3》

徒手掰茶饼,很难掌握好适当的撬茶量。

茶友都知道,茶汤滋味是否曼妙,是否恰到好处,茶水比恰当与否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

用110ml的盖碗冲泡白茶,投茶量仅仅需要5g,喝茶前实际上所要取下的也只是这小小的5g白茶。

但相对于整个饼茶来说,这点量非常微小,徒手掰茶,几乎不可能一次就掰下这微末的茶量。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需要先将茶饼一分为二,再将其中的一块继续掰开,如此重复数次,才有可能取下适当的干茶。

而且人的手不是机器,无法保证每次使出的力气大小都是高度一致的,这就导致茶饼裂开的部位也是随机的。

最后取下来的茶叶不是过于多了,就是过于少了,即使有克秤的辅助,想取到正好的重量也更为困难。

等取到适量的干茶时,茶饼已经被掰得四分五裂,碎成了一片一片大大小小的形态,不再是完整的茶饼了,这样对它的保存和陈化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本来紧密的饼身被分成了一块一块,接触空气的面积大大增加了,受潮变质的隐患增加,转化的效率也会变慢。

而用茶刀或茶针撬饼,茶量的控制则简单得多。

以茶刀为例,在突破进饼身之后,可以通过调整刀的深度、角度、左右撬动的幅度来控制撬下来的茶叶大小。

需要多少的量就撬下多少的量,不会对茶的其他部位产生影响。

除了分离的干茶,剩余的茶饼依然可以在正常储存下进行更为良好的陈化。

《4》

徒手掰茶饼,碎叶太多,浪费好茶。

掰茶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就是会出现大量的碎末。

无论是散茶还是饼茶,只要品质上佳的好白茶,它的含水量都在8.5%以下,极干燥,极酥脆,就像又干又脆的薯片,稍微用力就可能导致芽叶破碎。

而暴力破茶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力气,对干茶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在网上众多的徒手掰茶的视频中也能看出来,每次茶饼分开时,伴随的一定是大量四下飞溅的碎末,就像绿白二色的烟火。

有的视频还会给个特写,因为在慢动作下,这个画面真的很美。

每每看到,只有满满的心痛。

这些碎叶本来应该是完整的,本来可以和它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被投入盖碗,呈现出浓郁而鲜爽的清香,醇和而绵柔的茶汤。

可是它却因为不恰当的撬饼方式,粉身碎骨,失去了正常冲泡的价值。

如果茶的主人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甚至可能只能落得个被扫进垃圾桶的下场。

一饼好茶,每一口都弥足珍贵,大量茶香和茶味就这样白白被浪费,如何不令人惋惜?

而用茶具撬饼,每一次撬动,力气、角度都可以不断地调整,产生的茶末要少得多。

《5》

撬茶工具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方便撬饼。

想象一下,在饼茶出现最初的最初,或许是没有茶刀,也没有茶针的。

想喝茶的时候怎么办呢?只能用手掰,用手边其他的工具去分解,看见菜刀就用菜刀,看见锤子就用锤子。

很快人们发现这些方法都不够完美,手掰费力,斧撬破坏性强,于是开始比较各种器型,想要寻找最合适的那一把。

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渐总结出了理想中的模样,刀型或针型,具有一定长度,一端尖锐,便于突破进饼身,一端粗大,便于抓握,最后演变成如今的茶刀和茶针。

它们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便于茶友分离茶饼。

如果暴力破饼真的更为方便和简单,一开始它们就不会诞生。

茶具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练习,但任何的工具都是如此,只要你掌握了它的使用技巧,它就会变成你的好助手。

不用茶刀茶针,而徒手掰茶,才是真正的舍近求远,绕着弯路到目的地。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