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为何被许多人嫌弃?新手到老手需经历三大挑战

发表时间: 2021-09-17 20:30

这些年普洱茶很火,火到什么程度呢?但凡喝过几天茶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喝普洱茶。说自己不喜欢喝普洱茶,会有羞耻感

事实上,很多人不喜欢喝普洱茶。很多正在“坚持”“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嘴上不好意思说,但心里觉得普洱茶是真的不好喝,不过是喝久了,有些“适应”了。

喝茶是有门槛的。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每过一关都是新的开始,认知上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同一款茶,甚至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

所以你现在觉得好喝的茶,别高兴太早,它不一定好;觉得不好喝的茶,也别急着扔,它不一定差。切记!切记!切记!

喝茶路上有很多沟沟坎坎,其中有四道坎儿特别重要:


第一道坎儿是喝懂“味道”。毫不夸张地说,90%以上的人一辈子没喝明白“味道”。他们相信所谓“茶无上品,适口为珍”,相信自己喜欢的味道就是好的,不喜欢的味道就是不好的,把本能喜好当作品质标准。这一类人喜欢喝香甜的茶,比如红茶、乌龙茶。不喜欢苦涩的茶,比如普洱生茶,不喜欢有杂味的茶,比如黑茶。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普洱茶不好喝?因为能够喝懂“味道”的是极少数。人的本能喜欢香甜、不喜欢苦涩,这没有错,错的是:本能只代表个人喜好,不能作为评判茶优劣的标准。就如同有人爱吃榴莲,有人避之唯恐不及,你能因为自己不爱吃榴莲就说它不好吗?关于味道与本能的关系,请参考以前的文章《司马茶术碎碎念002~儿童是天生的品茶高手?》

插句话如果新茶友在这个阶段,喝到又香又甜的普洱茶,相信我,一定是踩到屎了,因为这不科学。不管多么好的普洱茶,新茶阶段必定会有使人不愉悦的青味和苦涩,这是原料和工艺决定的,曼松贡茶也不例外,只是轻重不同。论香甜,普洱茶比其他茶类没有任何优势。比其他茶类又香又甜的普洱茶,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一定不是正确工艺的“普洱茶”。

我亲身遇到过很多这样的茶友。一些奸商利用人本能喜欢香甜这个bug,用掺杂了其他茶类工艺的“普洱茶”误导新手,新茶客因为香甜喜欢上了“普洱茶”。等喝到正确工艺的普洱茶以后,觉得“不对路”、“不好喝”。你很难改变这一类茶友,在这个阶段,你跟他说香甜的普洱茶不对,即使他当面不说,背后一定会骂你大忽悠。


第二道坎儿是喝懂“回味”回味是什么?是茶汤入口以后口腔释放出来的信号,是口腔在告诉你接纳还是排斥,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如果你能够及时捕捉到这些信号,分析出接纳还是排斥,那就明白了“回味”。

比如:我们常听人说“苦回甘、涩生津”。在茶汤入口的瞬间,味蕾感受到茶汤苦,“本能”认为有威胁,味蕾会闭合,我们就会感觉舌苔毛糙,觉得“涩”。如果味蕾一直闭合,就会一直觉得涩,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涩不化”。味蕾一直闭合,就不会分泌唾液,我们就会觉得嘴里发干、口渴,这是人体保护机制不接纳的信号,是在提醒你,这个茶“不好”。涩持续的时间越长,就是告诉你威胁越大。

如果口腔判断觉得没有威胁,味蕾会逐渐打开,“涩”的感觉就消失了,味蕾中的唾液腺随即分泌唾液,就是“生津”。这是人体保护机制接纳的信号,是在告诉我们这个茶“好”。

“生津回甘总相伴”,唾液酶与茶的内含物质混合,在喉咙部位产生甘草一样的甜,就是“回甘”。味蕾打开越快,生津来得越快,回甘也来得越快;味蕾持续打开时间越长,生津持续越久,回甘也就越持久。

关于回味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置顶文章《司马茶术碎碎念008~识别口腔警告信号》。

过了这道坎儿,你会觉得香甜太浅薄了,再喝普洱茶,体验到回味的妙处,才能真的爱上普洱茶。当然,普洱茶中也有很多垃圾,垃圾茶是没有妙处的。

你看,一道坎儿一重天,每过一道坎儿,对茶的认知都是颠覆性的


第三道坎儿是喝懂“体感”。当下很多谈论“体感”的人,认为体感就是“身体的感觉”。什么上气(打嗝)、下气(放屁)、刚猛、霸道、大汗淋漓……拽这些词的,其实都是不懂得体感的。体感的本质,是人体更深层次的自我保护机制。口腔是人体的一部分,第二道坎儿所说的“回味”也是体感的一部分。

茶汤入口后,经过“本能”对味道的反应、口腔对“回味”的识别,就要接受“身体”深层次的检验了。这个反应的时间不会很直接,会有一定的延时。茶汤入口一段时间后,身体会释放一些信号,比如我们熟知的发热、出汗等,所呈现的位置、时间,强度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有人说几口茶喝下去,大汗淋漓,谓之茶气刚猛,实则大谬。这是身体在对抗,是排斥的信号。

除了发热出汗回甘生津等信号,内脏器官也会释放信号。比如有胃病的人可能会觉得胃不舒服。再比如茶喝下去以后觉得心慌,如果不是“醉茶”的话,那也是身体在对抗排斥的信号。

进入喝体感的境界,就是骨灰级玩家了。什么香甜顺滑苦涩厚薄的,这些都不过是玩口腔,不入流。当然,要喝懂味道和回味,玩转口腔是必经之路。但过度关注口腔的感觉,就是走火入魔了,你听他说得越热闹越细腻,越说明他的认知止步于体感之外。我对体感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就不展开多说了,一些有限的体验就敝帚自珍了。达到这个阶段,对普洱茶已是欲罢不能。所以很多发烧友说:普洱茶是其他茶类的终结者。可能其他茶类表示不服,但从回味和体感这两个层面来评判,普洱茶完胜。


第四道坎儿是喝懂“意识”。我之前一直把意识合并在体感中,按照“精气神”的“神”来看待,现在觉得有必要单独列出来。

一口茶入腹,经过了三道关口还没有完啊?确实还没有完。所以,有人谈茶论“道”我是不敢掺和的,我相信“茶道”是存在的,但绝不是人人都可以谈的,我们说茶,顶多算是茶艺或者茶术罢了。

老茶友喝茶一定有过浑身通畅的感觉,通常会说是“喝透了”,表现的状态大多是精神振奋、身心愉悦。这是好的状态。但还有更好的状态:感觉‬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在‬呼吸‬,松弛慵懒、莫名愉悦。只有顶级好茶才能达到这个状态,如果强要解释,就是促进了多巴胺的分泌

绝大多数人认为喝茶可以提神,但影响睡眠。这是对的。但很少有人能够理解,顶级好茶不仅能使人身心松弛、愉悦,还会‬使人犯困,有助于睡眠

人的意识极易被他人和环境引导,或者不知不觉中自我暗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喝茶和烦恼的时候喝茶,如果不能够保持意识清醒,极易产生误判。

精明的茶商,会在环境上精心布置,保持茶室清静幽雅,安排“大师”或者美女泡茶、侍茶,客人来了焚香抚琴,使人置身其中即身心愉悦。如此环境,客人若不能保持意识处于客观状态,茶未喝人已飘飘然,把烂茶喝出仙茶的感觉,不足为奇。

喝意识,是客观审视自己的意识状态变化,须全程自持中正平和。新茶友可以喝不懂,但不能不了解其中的套路。

目前我所接触的“茶人”,我认为还没有一个喝懂意识的,包括我自己。也可能有人喝懂了,只是曲高和寡无人可以交流,这世上从来不缺高人。

茶无止境,学无止境‬,诚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