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金华 八婺寻踪⑲」牛头山:绿野中的神秘仙踪

发表时间: 2021-04-12 12:35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第二季 八婺寻踪

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广旅游局 金华日报社

编者按

“金华山水天下希”,钟灵毓秀的金华孕育了奇山秀水,也孕育了昌盛文脉。不论是沈约眼中的“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还是崔颢感怀的“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不论是李白醉酒当歌吟出的“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还是司马光送友人到金华任职时写下的“煜炝屏星驾,迢遥婺女区”,无不寄托着一代代文人墨客对金华山水的赞誉和向往。

探八婺美景,寻诗路遗踪。3月1日,“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第二季“八婺寻踪”正式推出。第二季报道的重点是景,共20期,在近两个月时间里,记者将根据金华诗路文化带“兰江—金华江—东阳江”核心轴及北线、东线、南线的空间布局,重点探访分布在浙中山水间的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古寺、古道、名山秀水等与诗歌有关的历史遗存,深入挖掘诗歌资源,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3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播撒希望的季节。让我们跟随春天的脚步,一起走进诗歌,走进历史,去发现八婺大地的烂漫春色,去追寻传承千年的诗路文脉!

牛头山:绿野藏仙踪 青山展画卷

□ 记者 章果果

风景总在人迹罕至处。

到了牛头山,就有远离尘嚣之感。峰峦叠嶂、高山流水、深崖峭壁、奇林异木……很多形容词都不足以描述它的美。

牛头山流传着道教天师叶法善的传说,也发生过矿工起义的惊世场面。这里曾是武义的穷乡僻壤,如今则是探索下山脱贫与旅游开发模式的成功样板,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入选“浙江最美山峰”,列入“浙江十大名山”榜单……绿水青山的故事,还在继续讲述。

亦真亦幻天师传说

提到金华道教人物,大家的第一联想总是黄大仙,却往往忘了还有一个叶法善。道教史上,叶法善也是响当当一个人物。

据《武义通史》记载,叶法善出生在松阳,母亲是括苍县全塘口村人(今属武义县柳城畲族镇)。12岁时,叶法善随父母迁居到全塘口村附近的白马山,以石室为家,隐修道术。叶法善道术精湛,被唐高宗征召入京,加爵不受,留为内道场道士。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功勋卓著。

活到107岁的叶法善,如今成了武义养生旅游文化的代言人。牛头山云雾缭绕,流传于此的叶法善传说,为它增添三分仙气。

以叶法善为关键词搜索古籍,找到500处。其中,有两处与牛头山相关,都是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中。

其一为:“牛头山,峰峦层叠有九,又名九云峰,与松阳接境。世传天师叶法善骑虎创庵于顶,至今雨旱祷之有应。”

另一则的说法更有趣:“牛头庵,在牛头山顶。叶法善所创,山有石棋子。世传叶法善与道侣奕,局终掷棋子于地,化为石。后人于其地得石,每一石中有小棋子。初出土,尚温软,就擘取,可足一局。”

《宣平县志》也有相关记载:“通天蜡烛,在县西五十里,与牛头相对峙。高五十余丈,大可数十围,四面凌空,直冲霄汉,其形俨肖。相传唐真人叶法善炼丹于此。”

“通天蜡烛”就是现今的天师峰,建有天师殿。除了天师殿外,牛头山景区还建有几处和叶法善有关的小景,背后故事值得一说。

游玩牛头山,先要进入一个古典式山门,上书三个字:步虚门。山门内悬挂几块匾额,其中一块厉害了,是唐玄宗写给叶法善的《步虚词》(一说作者为高骈):

清溪道士人不识,

上天下地(一曰天)鹤一只。

洞门深锁碧窗寒,

滴露研朱点周易。

叶法善是唐玄宗的老师。这位皇帝,对他的老师可谓情深意重。开元八年(720),叶法善在京都景龙观仙逝,唐玄宗追封其为“越国都督”。按照叶法善归根故土的遗嘱,唐玄宗赐其灵柩回乡。叶法善仙逝19年后,唐玄宗依然深深缅怀,亲自撰写《叶尊师碑铭并序》,表达悼念之情,盛赞其不朽功绩。在牛头山,也立有御碑亭一座。

关于唐玄宗与叶法善的故事,流传的还有各种版本。《武义通史》记载,开元初年,纷争骤平,政通人和,玄宗为显示太平兴盛,下令京城张灯结彩,邀叶法善同赏。叶法善直谏:“彩灯之盛,固无比矣……但奢靡过甚,于国何益!”玄宗听谏,从此,开元近30年间,很少搞类似的奢靡之事。

不知其出于何处,但在笔记小说里,故事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宋人撰写的《太平广记》里也有一个元宵灯节的故事。说是唐玄宗在上阳宫大摆彩灯,奇幻多彩,灯火辉煌如白昼。唐玄宗邀叶法善赏灯,叶法善说:“影灯之胜,天下固无与比……”这句话好像和前一个故事类似,但接下去就走玄幻风了。叶法善说,西凉州的彩灯可算天下第二,并带着唐玄宗腾虚而上,顷刻间到了西凉州,赏尽元宵美景。此外,叶法善还带着他的皇帝弟子登了一回月:“法善又尝引上游于月宫,因聆其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曲,而归传之,遂为霓裳羽衣曲。” 按这说法,《霓裳羽衣曲》竟然是太空音乐,有意思。

牛头山上还建有一座“丁丁碑”。这个名称也有意思,来历更有意思。说是叶法善请书法家李邕为其祖父叶有道撰述碑文,之后又请他书写,李邕婉言推辞。叶法善就在夜间摄了李邕的魂魄书写碑文,快写到文末时,鸡鸣天亮,李邕魂魄幽幽离去,留下了“丁”字后的四点。于是,民间就有“追魂碑”的叫法,以及更俚俗的“丁丁碑”。

叶法善摄魂撰碑的故事流传甚广,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有引用。要问是哪儿,就在贾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里,自己去找吧。

历史太过久远,往往就成了传说。传说亦真亦幻,如山间云雾,倒有几分神秘美感。

青山绿水生态画卷

即便没有传说的云雾缭绕,牛头山也够美了。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到了牛头山景区,突然觉得天清气明,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山水本有治愈功能,何况是如此仙踪绿野。

“江南九寨沟”,这是牛头山的广告词。这广告竟是名副其实,进了景区就能感受到。当我对着一潭绿玉赞叹时,陪同登山的景区工作人员陶程鹏说,这还不算最好的呢,里面的水更清澈。果然,到了浴仙湖,但见汪汪一碧,神光离合,潭中游鱼,历历可数。陶程鹏说,牛头山的水之所以好,一是因为喀斯特地貌,二是因为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98.3%。

这也意味着极其清新的空气。在牛头山这个森林浴场,你需要做的除了欣赏美景,就是尽情呼吸。

正是高山杜鹃盛放之时。粉色花树点缀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春天的调色板就多了几分灵动。不懂植物的人只可看看风景,懂植物的就是来到了一个宝库。光光高山杜鹃,就有云锦杜鹃、鹿角杜鹃、满山红、映山红、猴头杜鹃等等之分。紫楠、杜英、木荷、漆树、绣叶野桐、乳源木莲,以及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的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凹叶厚朴……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木本植物共有72科199属439种。

集中连片的阔叶林,浓荫华盖的古木大树,逸趣横生的植物个体,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森林群落图。奇花异草装扮着牛头山的四季景观,游客一年四季就都有了赏玩的理由:春天可观烂漫山花,夏天可品野趣杂果,秋天可望满山彩叶,冬天可赏银装雪景。

不过,在牛头山历史上,青山也并非一直严格地存在。武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陶鸿飞写有《牛头山寻宝记》一文,文中说,历史上,牛头山生物资源有过两次“浩劫”。一次发生在明代开采银矿期间,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时。

牛头山东北面弄坑、三笋坑一带,分布着明代银矿遗址,当时属丽水县宣慈乡砻坑银矿。银矿开采历史达百年甚至数百年以上,采矿所使用的烧爆法需要大量薪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量植物遭砍伐。历史上,这里曾发生大规模的浙西南矿工大起义。据陶鸿飞考证,砻坑银矿自明永乐以来,民采输课,每年矿税达到2331两。明宣德年间产银量开始下降。明正统十三年(1448)秋,砻坑银矿数千矿工因产银量不大,只能变卖家产交纳矿税,生活无着,遂推陈鉴胡为首、陶德义为辅,响应叶宗留起义举行暴动,这便是令东南震动的浙西南矿工大起义。义军建立政权,据浙南温、处二郡,与明廷对抗数年之久。起义虽告失败,却迫使朝廷修改了对矿场和当地农民的苛政。起义更深远的影响,则是此后朝廷在此设立了宣平县。

从前,牛头山是穷乡僻壤。山上有不少以“田”命名的村庄,如上田、下田、四百田、田坪、田铺等。为什么在缺少农田的深山冷坞,却有这么多带“田”字的地名呢?只因山里人对田的向往。因为少地缺田,山里人生活来源主要靠伐薪烧炭、砍木头、卖木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武义启动下山脱贫工程。下山一个村,保护一片林。在“生态立县”战略下,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牛头山景区成了武义最早探索下山脱贫与旅游开发模式的成功样板。

天师传说亦真亦幻,从卖木材到卖风景的故事却是真真切切。眼前的青山绿水生态画卷,即是这个故事的最好述说者。

【旅游攻略】

牛头山地处武义、婺城、遂昌、松阳四县区交界地带,系“东南锁钥”仙霞岭山脉的一部分,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峰峦叠嶂,高耸云霄,千米以上山峰林立,主峰海拔1560.2米,为浙江中部第一高峰。

人迹罕至的天然森林,雄奇绝险的峡谷断崖,美不胜收的溪水瀑潭,形成一幅幅逸趣横生的优美画卷,具有“雄、奇、秀、险、幽”的特色。

牛头山四季皆宜,尤以夏天时游人最多,戏水漂流,纳凉避暑。胆大者可以挑战高空玻璃栈道和玻璃平台。因为金武公路的开通,从金华市区到牛头山的路途大大缩短。沿途可顺便游玩花田小镇、延福寺,夏天则可欣赏柳城十里荷花美景。

(图片由牛头山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