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再娟:用刀尖诠释彭州竹雕的青春岁月

发表时间: 2023-08-14 15:16


古人素爱竹

爱它的品质质朴

爱它的境界超然

中国人也是世界上

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



竹雕 惊艳了时光的风雅


清末著名学者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曾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文中的竹刻,也称竹雕,指在竹制的物体上雕刻图案和文字,或者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始自六朝,是一种延续了千年的艺术形式。



如今,国内竹雕艺术的流派众多,嘉定派、金陵派、浙派等层出不穷,其中,彭州竹雕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一直以来以其精巧细致的工艺,在川派竹雕中享誉盛名。



20世纪50年代后,竹雕工艺品市场萎缩,竹雕艺人或病故,或改行,竹雕工艺濒临失传。70年代末,彭州竹雕开始复兴,通过能工巧匠的口传身授,使民族的记忆、文明的脉络得以保留和延续。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彭州竹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的雕刻艺术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刀代笔 衣带渐宽终不悔


2019年,彭州竹雕根雕被列入第六批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竹雕师以刀代笔,用孕育生长在龙门山下竹木资源丰富的川西林盘里的竹子,刻画彭州记忆。今天我们走进彭州竹雕的世界,认识这位非遗技艺传承人——伍再娟。



眼前的伍再娟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创作,双手握着雕刀连画带刻,偶尔吹去木屑,然后眯着眼仔细构思刻面,眼底露出的神气就像在端详一件珍宝。她手里雕刻的是一个烟盒,雕刻的图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现在只是一个半成品,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伍再娟刻画打磨,但是已初具雏形,颇有神韵。



伍再娟出生在四川省彭州市一农民家中,姑父王万菊曾是乡里远近闻名的竹雕师,她自幼便受到竹雕文化的熏陶,对绘画及雕刻艺术情有独钟。2001年她正式拜王万菊为师,开始系统学习竹雕技艺。但当她真正面对呛灰、划手这些枯燥的雕刻生活的时候,她离开了竹雕工坊,去到电子厂打工。面对工厂里轰鸣的机器声和繁复的机械工作时,她开始怀念起艰辛却有意义的竹雕时光。在反复拿起又放下刻刀后,最终她辞去工作又再次踏上了雕刻之路,重燃对雕刻艺术的热情。


伍再娟作品《嫦娥奔月》


伍再娟重回姑父的竹雕工坊潜心学习雕刻技艺。再次握紧刻刀,创作的热情更胜当初学习的时候,心定、艺就进,艺进、雕出的东西就有板有眼。绘图、打轮廓、阴刻、阳刻、透雕、深浮雕、浅浮雕等雕刻技法乖乖地任她用刻刀在雕件上表现。2013年,她又师从川派竹雕大师周禄平,雕刻技艺更上台阶。


伍再娟作品《太白醉酒


通过多年刻苦钻研和探索,不仅融会贯通了老师的技法,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慕名来请她雕刻东西的人络绎不绝。记得有一次,一位来自贵州的客户希望她能雕刻出他的起伏人生。而伍再娟思来想去不知如何下手,这时的她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见识的浅薄。于是她购买了很多书籍,恶补历史、哲学、文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在夜以继日的“啃读”下,书籍里的知识慢慢转化为能量,赋予她全新的创作能力。



一年后,她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用各种具象的物像来抽象表达出客户在人生的各个十字路口,彷徨、无助、消沉而最终选择真、善、美的隐喻创作了作品——“一念之间”。当那个挑剔的客户面对伍再娟创作的作品时,连连称好。



一器之微 穷工极巧


大凡世上成功之人都离不开创新,伍再娟也不例外。今年38岁的她,已有20余年的从艺生涯,从事竹雕事业的前十年,伍再娟是客户要求什么她就雕刻什么,完全忠于客户。后来的十多年里,伍再娟站在审美和专业的角度,会给予客户更好的建议。她认为,竹雕的根本,应是灵魂的雕刻和艺术珍品的创造,灵魂的赋予是客户与雕刻师共同完成的。


伍再娟作品《抗战》


2019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鼓励下,伍再娟在天彭街道成立了竹韵阁工作室,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传承传统手工雕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伍再娟的作品大多数源自大自然,既有敬畏,也有创造。除此外,她把中国传统人物题材运用到竹雕中,不仅可以传承我国的悠久文化,更是弘扬竹雕文化的途径。


伍再娟作品《幽会


在像伍再娟这样优秀匠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下,彭州竹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艺术的背后是匠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是他们对于心灵信仰的执着和坚守。他们以刀为笔,以竹为纸,古朴高节的竹子在他们的手中获得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竹雕也成为了金彭大地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闪耀的明珠。未来,伍再娟作为竹雕匠人,一生择一事,她想让更多的人来学习雕刻技艺、来传承这门技艺。



竹雕

一器之微

穷工极巧

小物之中

自有大美

历经时间洗礼

彭州竹雕

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期数:2814期

图:黄坚 彭州市文化馆 网络

编辑:刘欣 责编:刘代萱 编审:杨华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