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黄山毛峰:一段茶香旅程

发表时间: 2024-03-26 08:57

好山好水出好茶,明代茶人许次杼在《茶疏》中写道:“天下名山,必产灵草”。黄山景区一带林木茂盛,云缥缈、温暖湿润,以其独特的气候环境,为黄山毛峰的生长提供了优异的自然条件。

黄山毛峰之来历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记载,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前身黄山云雾茶以茶质得名,黄山毛峰则以茶形命名,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故取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之制作工艺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1、杀青

锅温要先高后低,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扬得要高,撒得要开,捞得要净。

2、揉捻

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放在揉匾上,轻轻加揉,但应注意抖散,避免闷黄。

3、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温度90℃以上,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黄山毛峰之品质特征

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黄山毛峰之鉴别方法

鉴别黄山毛峰的真假与质量,可从看外形、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5个步骤完成。

外形

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

香气

抓一小撮干茶叶凑近鼻端,嗅之有鲜爽清新之感,或有近似兰香、板栗香味。

汤色

茶叶冲泡3至5分钟后,倾出茶汤于另一碗内。上乘的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呈浅绿或黄绿,而且清而不浊,香气馥郁高长。

滋味

喝进口中,一般会感觉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

叶底

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肥壮,厚实饱满,均匀成朵,通体鲜亮。

黄山毛峰之美丽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县官熊开元到黄山春游,借宿于寺院中。方丈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此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后,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

那白莲花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

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

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到黄山云谷寺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