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大师王成华】:纵情绘世界

发表时间: 2020-01-16 11:08


千百年来,花鸟画一直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早在宋元已达到很高水平,明清以降,许多文人画大家都是花鸟画家,如徐渭、陈淳、八大、郑板桥以及扬州八怪、虚谷、赵之谦、任伯年等,近代大家有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先辈大家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绘画传统,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画风,使花鸟画技巧高度成熟,其笔墨表现力达到了淋漓尽致的高度。

他们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丰富的的创作经验,足资继承,但也有一些惰性传统成为画家的定势思维,妨碍着当代花鸟画与时代并进的步伐。在一座座艺术高峰面前,花鸟画的创新与变革,尤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受到了极大的 限制,存在着题材单一、风格雷同、不断重复的现象。那种“笔随意运”、“胸有成竹”、即兴挥毫的表演式的花鸟画,已老一套到了令人乏味的地步。多年来,花鸟画陈陈相因,徘徊不前,令人担忧。

借古开今,别开新面

“宋形元笔写童真,九百年来路最辛;不向明清寻旧法,敢从火海取真经。”王成华先生求艺自学为主,少有思维定势的限制,他读书、游历、画画,在掌握与消化传统绘画笔墨的基础上,借古开今,善为我用,陶我性情,抒我胸襟,敢于突破,别开新面。

在他的作品中,无不赋予了人格化的风趣恬淡,寄托着画家良好的愿望,渗透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展现出笔下令人心怡神往的造化之美,他把自然界的花鸟人格化,生命化,使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加传神动人。如他在石榴图描绘两个小鸟在石榴丛中、斜岩石上,相偎相依,简洁如八大,赋色见新奇,画中题道“五月石榴照眼红,八月石榴摘手中”,是其生活的真切体验。又如他画桃,随心所意的笔墨,对传统作深层的发掘和扬弃,到突破传统的金科玉律,赋予艺术以新的生命,其中也有吸收民间美术、夸张变形、返朴归真的成分;构图布白,还引入现代意识,题诗“瑶池第三枝,花红桃更甜;折来送与君,添福又延年。”是他对人生的美好祝福和宽厚仁爱的自然流露。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这种多元文化着实地激活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原创力,也给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们以更多的选择。每一个成熟的画家都不甘于照搬前人创造的现成的笔墨程式和套路,不甘于摹仿和承袭前人的作品,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感受,画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王成华先生的花鸟画创作正是把根深深地扎在中国文化大地中,汲取生活的养分,借鉴传统艺术的精华,几十年来,坚守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将同样的花鸟鱼虫,创作出多姿多彩、风格情趣迥异的作品。

彩墨纵情,壮心不已

笔墨是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最为核心的特征,历千百年发展,经无数次变革始终未舍笔墨反而是将笔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笔墨依旧活跃在宣纸上,生命力愈来愈强。洁白的宣纸是画家驰骋意念,渲泻情感的广阔的精神空间;笔墨的变革与文化品位和精神息息相关,花鸟画是中国文化的结晶,“画者,文之极也”,如果仅仅从下笔的干湿浓淡粗细快慢及画面肌理上做文章,就成了舍本求末,一定会陷入俗不可耐的笔墨游戏中去而失去笔墨。

现代笔墨之发展与创新不外于色彩,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更为丰富、明快、鲜亮。近代张大千彩墨画的功成名就,即是对于墨色之融合产生了突破性之发展所致,因吸取外来养分而滋生更加璀璨、雄浑的生力。

王成华笔墨所具有的抽象性、表现性、情感性、彩墨性及其渗透力和玄奥的特性,是他长期以来学习前人笔墨的简、雅、淡、拙、朴、奇等,又借鉴当代西洋之色彩,将笔墨和色彩纳入自身心理轨迹,提升溶会于自我精神活动之中,心会神悟,“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磨砺发展而成的。他一是抓传统,在消化吸收写意花鸟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对各家笔墨技法进行加减取舍,二是抓生活,不断从自然造化中吸取新的营养,捕捉灵感。经过艰苦漫长的探索,形成了王家独特的画风。他的画用笔灵动,用墨华滋,设色明快,稚拙朴实,热烈向上,充满新意,没有旧文人画的老面孔,时代气息朴面而来。

王成华的画似信笔而为之,取此择彼信手拈来,见性明心,简而有味。其用笔一反传统的一波三折,将稚拙童趣演练纯化得十分自然可爱。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豁达大度、自在磊落之胸怀,跃然纸上,令人一目了然。

王成华先生毕其大半辈子的精气神随写山川气象、花鸟精神,源于乡土,寓深厚国学于轻松自然之中,颜色丰富,构图别致,个人风格独特,富有清新感人的魅力,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奇观。吾甚爱矣。

祝王老身体健康,艺术之树长青。

本文作者:宁湘

王成华,1942年生,山东新泰人,号墨石山人,大壶翁,当代著名画家,自幼酷爱绘画,早年从事美术设计,后专攻中国画,至今习艺已六十余载。工山水,花鸟,茶画,新水墨。为中国田园山水画的积极探索者和重要代表画家,茶画体系化创作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画家,并在新水墨抽象领域颇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