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到蓬莱东石硼的传奇迁徙历程

发表时间: 2020-09-29 10:12

胶东村庄当中,以“石硼”为名者很多。前段时间在介绍乳山下石硼村的时候提到,在蓬莱境内也有两个石硼村,一东一西。

笔者最初听说蓬莱东西石硼村,是在几年前探访栖霞北部的庄子村之时。庄子村与蓬莱交界,正好地处两个石硼村之间,向东翻山为东石硼,向西则是西石硼村。当时,庄子村的一位李姓大叔在跟我们攀谈时相当热情。他除了讲了讲本村的典故之外,还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东西石硼村的趣闻。

(蓬莱东石硼村)

“传说东西石硼村是王姓两兄弟建村,别看他们是一家,还都是蓬莱的,但说话口音有差别。西石硼村的水向北流,东石硼村的水向南流,一个口音像蓬莱,一个口音像福山。”那位大叔说。

此后,笔者虽然没有马上去东西石硼村,但这条信息始终记载心里,因此对蓬莱这两个村庄一直很有兴趣。9月中旬的时候,笔者有幸路过一次两石硼中的东石硼村,虽然不是专程探访,但也格外留意了村庄的样貌,果然有了收获。

(东石硼村王氏家族祖碑)

这次的收获不是“方言的口音”,而是村庄的姓氏。上次庄子村的大叔只是笼统提到东西石硼村为王姓同宗,而在东石硼村,笔者看到一块立在桥边的“王氏家族祖碑”,上面对这支王姓人的记载更为详细一些。原来,与东石硼王姓同宗的,不仅是西石硼村,还有蓬莱、福山、栖霞等地近二十个村庄。按照上世纪初的区划,主要集中在蓬莱和福山两县(如今两地都已经是烟台的市辖区,中间还有一个经济开发区)。

东石硼村的这块祖碑,始立于民国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915年),现在看到的石碑,是2016年重刻的,不过正文的内容没有什么改动。

(碑文中的村庄落款)

略微可惜的是,碑文当中,并没有提到这支王姓人的具体渊源,也就是什么年代从何地迁到胶东。就内容来说,它实际上相当于“王氏祖茔古树保护公约”。按照传统习俗,茔前都会种树。年代久远的祖茔,自然就会有很多古树。进入民国时期,传统宗法制度逐渐松动,以前被视为神圣的祖茔古树,也被一些财迷心窍的人盯上。为了制止这种不良风气,这支王姓人召开家族会议,不同村庄都派出代表,共同立下碑文,引以为戒,并定下了祖茔的保护范围。

对于族谱研究来说,这块碑文更大的价值在于落款处的村庄署名,通过署名,就可以大体知道与东石硼王姓同宗的村庄都有哪些。

碑文上的村庄署名共有六行,每行数量不一,总共提到了十八个村。按照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这些村庄分别是:东石硼村、皂户头村、吴沟村、中营村、宁家村、沙沟村、张北泊村、门楼河北村、臧家夼村、棘子夼村、西石硼村、小辽村、大古家村、河西石硼村、孚杨王家村、海头村、潮水村、牟城张家村。

按照过去的区划,它们大部分都在蓬莱县和福山县(小辽村在栖霞中桥,现在也划到了福山)。而按照现在的区划,这些村庄主要集中在蓬莱的大柳行镇(虎路线片区)、大辛店镇(遇驾夼片区)以及烟台开发区的古现街道、潮水镇。根据《蓬莱县志》的记载,潮水三村、中营、宁家、沙沟、海头等村也的确有王姓聚居,也与碑文内容可以相互印证。

百十年间,不少村庄的名称也有些变化,在此就列举其中的一部分。皂户头村和棘子夼村都位于现在烟台开发区的古现街道(原福山县的古现镇)。两者的村名石碑中,也都提到了与蓬莱石硼之间的渊源。皂户头村碑文写着:东南距福山城 13 公里,明成化至弘治年间,杨氏在此居住,继有隋王姓分别由莱阳县、本区南关和蓬莱县东石硼村迁此建村。棘子夼的村志写道:“万历年间,王姓由蓬莱县石硼村徙居。清初,因地处山夼,荆棘较多,更名棘子夼。”

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家族祖碑”中没有提到的王氏渊源,在皂户头村的村志中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村志载:“明永乐年间,王氏从山西洪洞县大王庄村迁民到蓬莱县东石硼村。成化年间,析出一支迁到皂户头村。先后从东石硼村搬出 18 个村,包括皂户头村。”以此来看,东石硼王姓家族,也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到胶东的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