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归属:谁将荣登榜首?

发表时间: 2023-04-26 19:15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从古至今饮茶习惯及茶文化一直流传着。全国多个省份都有种植茶叶,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我国共有18个主要产茶省,种植地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浙江、安徽、云南、贵州、福建是较为出名的几个茶叶种植地,那么它们谁才是茶叶第一大省呢?

从茶园区域集中度上看

从各省市茶园种植面积来看,贵州、云南排第一,因贵州、云南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地多,这两省的茶园种植面积占比均在15%以上,2018年,贵州和云南茶园种植面积分别为684.3万亩和666.8万亩,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

从茶叶产量分化来看

从各省市干毛茶产量来看,福建、云南排名最前,2018年,福建和云南干毛茶产量分别为40.16万吨和39.81万吨,两省的干毛茶产量占比均在15%以上,而其它省市干毛茶产量均在13%以下,可以看出福建和云南干毛茶产量高于其它省份。

从产值区域分布上看

从各省市干毛茶产值来看,贵州、四川、福建居于第一梯队,2018年贵州、四川及福建三省的毛茶产值分别为281亿元、246.04亿元和257.36亿元,产值份额均在10%以上,领先其它省市。

从品牌效应上看

以福建品牌力量最强,湖南、云南高端品牌最多,据了解福建百强品牌数量有19个,占比19%,安徽百强品牌有16个位居其次,以百强企业中的前二十强作为中国茶叶的高端品牌,又以湖南、云南为最。

从贸易输出上看

中国茶饮除了在国内畅销外,其独特的口感、优异的品质更是风靡全球,国内茶叶长期向外销售,其中,在2018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以16.85万吨位居第一,远超其它省份。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喝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全国很多省都盛产茶叶,但哪个省是我国的第一茶叶大省,如果真要比一比,对中国茶叶贡献最大的十大省份:
10、广西。
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生产基地,就在广西横县。六堡茶更是历史悠久,极品飘雪。
9、台湾省。高海拔低纬度,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洞顶乌龙东方美人文山包种。
阿里山乌龙茶大禹岭茶等名优茶,流芳海内外。
8、湖南省。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一款黄茶君山银针。就来自湖南岳阳。大名鼎鼎的安化黑茶也来自湖南。
7、四川省。蒙顶山是中国乃至世界制作茶叶饮用茶叶的发源地之,被誉为茶文化圣山。四川名茶辈出。蒙顶黄芽,蒙顶甘露竹叶青、峨眉雪牙碧潭飘雪,都来自四川。
6、广东省。一年茶叶消耗量近30万吨,位居全国之首。独爱普洱茶和凤凰单丛茶。普洱茶能有今天的成就,广东茶友居功至伟。

5、贵州

贵州有资格进决赛圈是因为在茶叶种植面积上,贵州市已然是新晋的黑马,最近几年一马当先,贵州年产茶叶近36万吨,如果没有概念,那举个例子,36万吨茶叶可以请全世界80亿人每人每天喝一杯,连喝一个周,而且贵州的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时暂时还没有比较大名气的茶叶,但实力不容小觑。

4、安徽

再说安徽,我国十大名茶中,安徽一省占据四个,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各个名满天下,其中祁门红茶又被称“红茶皇后”,太平猴魁外号“绿茶之王”,可见安徽茶在我国茶文化中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

3、浙江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句诗讲的就是浙江的西湖龙井,浙江名茶,绿茶魁首,西湖龙井一枝独秀,谁喝了都得说一声好,近年来,西湖龙井已经超脱了茶的概念,西湖龙井茶与杭州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已经上升到了茶文化的层面上,是古代文人的挚爱。

2、云南

当然,要以茶叶的种植面积,茶叶产量来看,云南也是当然不让,云南的普洱、滇红大名鼎鼎,是高山出好茶的典范,此外,云南的小青柑还成了新晋网红,培养了大批铁粉,所以云南在我国茶叶的地位也是很大的。

1、福建

但要说茶基础和茶文化根基,福建绝对首屈一指,福建是茶叶的故乡,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等等,个个声名在外,此外还有金骏梅、正山小种、老枞水仙、牛栏坑肉桂,虽然只有两个入选我国十大名茶,但名声和人气一点不输。福建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国每五杯茶的就有一杯茶出自福建。

所以大家认为谁才是我国的第一茶叶大省呢?


中国茶,越来越受到关注。5000多年饮茶历史悠久,600多种国茶,每个产茶省都有拿得出手的地方茶,谁才是中国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

茶叶五虎争霸:这个中部大省令人意外

神奇的北纬30°,划分的不仅是中国白酒生命带,还是黄金产茶带。目前,根据茶叶产量,我国形成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和江北茶区,18个主要产茶省,上千个县市。这四大产区创造了全世界45%左右的茶叶产量。其中,西南茶区最古老,诞生了茶马古道;江南茶区集中了优质高级绿茶,如康熙赐名的“碧螺春”;江北茶区仅部分地区产茶(我国最北部茶区)。

茶叶,在过去统销统购 ,到上世纪90年代后全面放开,市场活跃起来,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迅速提升。尤其是去年,茶叶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门槛,迎来一大里程碑。截至2021年底,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

梳理近十年茶叶产量发现,茶叶大省的竞争相当激烈。2011年,茶叶产量前五名依次是福建、云南、四川、湖北、浙江;2014年,贵州挤掉浙江上位;2017年,湖南挤掉贵州首次进入前五;2020年,湖南出局,前五为福建、云南、贵州、湖北、四川;2021年,云南产量减少2.88万吨,湖北逆袭至第二。

福建稳坐第一,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湖南暗暗打响“五虎争霸赛”。

十年间茶叶产量增长势头最猛的当属贵州和湖北,分别增加了28.7万吨、20万吨,湖北更是在去年打破多年来云南第二名的惯例。湖北茶叶产量的跃升是在2014年-2017年这三年,从之前徘徊在18万吨左右,一口气迈过30万吨门槛,彻底拉开与浙江的距离。湖北,竟然是一个隐藏颇深的产茶大省!只能说,作为“茶祖”神农和“茶圣”陆羽的故乡,“万里茶道”源头,湖北太低调了。

贵州则要曲折得多,以三年为周期,循环着扩产---减产路径,2011年-2014年阶段,从区区5.8万吨猛增至21.8万吨,接下来三年,又降回至17.6万吨,再到2020年时又增至38.56万吨。目前,已进入新一轮减产期。

令人意外的是,以产皇家贡茶闻名的“老大哥”浙江、安徽,却在慢慢掉队。十年前,浙江尚能挤进全国产茶前5强,但始终未跨过年产20万吨的门槛,反倒被湖南、贵州后来者居上,压过一头。与浙江处境相似的,还有安徽,印象中的传统茶叶大省,十年间仅增加5.44万吨。

18个产茶省的茶叶产量变迁,其实已形成“东茶西移”之势。江南茶区内部,从东部的浙江、安徽向西边的湖北、湖南转移,放大到整个地图,江南茶区向西南茶区转移,正上演一出“西游记”。

如果把茶叶产量联系茶园种植面积来看,更有意思了。

除去突发自然灾害,一般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种得多产得多,其实不然。

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18个主要产茶省可分为四个梯队,云南、贵州突破700万亩,湖北和四川多年来稳定在500万亩梯队,6省在200万亩-300万亩间,其余均在100万亩以下。


茶叶产量最高的福建,茶园种植面积才341.22万亩,不到云南、贵州茶园种植面积的一半,陕西、河南种植了200多万亩茶园,但产量倒数,不到10万吨,安徽近300万亩茶园,产量也只有14万吨。这种反差既有茶叶采摘的门道,也有茶叶种植管理水平的原因。

例如,福建的乌龙茶(安溪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而江浙一带以绿茶为主,通常只采春茶,尤其讲究“明前茶”、“雨前茶”,夏秋茶采摘较少,因此产量较低。陕西、河南原本就不适宜种茶,经过多年实验茶树栽植才慢慢有茶可种。

福建茶叶种植机械化水平高,从耕整地、施肥、植保,到修剪、采收都实现了“机器换人”,武夷山、安溪等主产区,修剪、采收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杭州龙井茶要求“一芽一叶”,采茶手势需“提手”,机器识别嫩芽有难度,依靠经验老道的采茶工,采摘效率难以提升。

千亿茶产业成员,下一个是谁?

茶叶大省的较量,不光看“量”,还看“质”,即转化成经济效益的能力。单从干毛茶产值来看,2021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2928.14亿元,增长301.56亿元,增幅11.48%,其中,干毛茶产值超200亿元的省份有6个,贵州、四川、福建、浙江、湖北、云南。

产值增长超30亿元的省份有4个,四川49.93亿元,山东44.85亿元,湖北33.91亿元,陕西33.11亿元。

小小一片绿叶,串起一、二、三产业,撬起千亿经济。从茶叶综合产值来看,我国茶产业总规模现已超7000亿元人民币,遗憾的是,主要产茶省的茶业综合规模并不大,“千亿茶产业”俱乐部成员至今不过一手之数。

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福建、云南,湖南、浙江、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多个产茶省份纷纷提出冲击“千亿茶产业”目标。但直到2018年才打破“挂零”局面,彼时福建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035亿元,成为全国唯一茶产值突破千亿的省份。这个唯一保持了2年,2020年云南以茶业综合产值1001.4亿元,紧接着2021年,湖南、四川双双进入“千亿茶产业俱乐部”,局面逐渐松动。

谁会成为下一个“千亿茶产业俱乐部”成员呢?

茶叶产量一路猛增的湖北可谓种子选手,去年茶业综合产值715亿元,一年内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叶发展条例》、《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等多份文件,力争2025年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湖北省内襄阳、宜昌、恩施、黄冈、咸宁等各茶叶主产区也先后出台支持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并且以“一红(宜红茶)一黑(川字青砖茶)一绿(恩施玉露)”打造湖北新名片。

在中茶协评选的2021中国茶业百强县域榜单中,湖北一省就独占16个,远超云南、贵州、福建。其中,来凤县藤茶小稀藤首次实现销售额破亿元,成为湖北乃至全国藤茶单一企业销售额首次破亿元,堪称业界黑马。

贵州2021年茶业总产值570.95亿元,在《贵州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坚定实施“4469”的战略路径,即四大理念、四大布局、六大定位、九大工程,使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预计到到2025年底,贵州茶叶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茶叶产量不过中游水平的浙江也制定了目标,茶叶面积和产量稳定在约300万亩和20万吨,重点打造茶叶全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茶叶一产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

浙江的底气在于茶叶品牌竞争力强。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公布的“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名单,128个参评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西湖龙井以79.05亿元位列第一。

十强中,浙江占了3席,此外,最具品牌溢价力的三大品牌“洞庭山碧螺春、 镇江金山翠芽、西湖龙井”全部来自江浙。

福建已将目光看得更远,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省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重点打造安溪、福鼎、政和、漳平、永春5个茶叶类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4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个产业强村,形成闽茶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


1、福建

中国六大茶类,有一半发源自福建。乌龙茶的起源,在福建;红茶的起源,在福建;白茶的起源,还是在福建。就连风靡国内的茉莉花茶,也起源福建。

福建茶非常豪横,战绩喜人,第一名拿到手软,以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为例:

茶叶总产量全国第1。茶园平均单产全国第1。茶树良种普及率全国第1。茶叶出口额增速全国第1。茶叶全产业链产值全国第1。乌龙茶产量全国第1。白茶产量全国第1。论茶,福建就是妥妥的中国茶界C位!

这是一个为茶而生的省份,茶区密集,好茶飘香。

清甜醇柔的福鼎白茶;花香清雅的茉莉花茶;香似桂圆、滋味醇爽的正山小种;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花香似兰如桂的漳平水仙;清鲜甜润的坦洋工夫;花香馥郁的安溪铁观音;兰香幽长的白芽奇兰……

福建一面是海。另一面就是山,这里有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福建自然条件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山地丘陵的面积就已经超过80%以上,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这样的森林覆盖率是全国比较罕见的,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福建山脉此起彼伏,水系丰富。武夷山脉包裹了闽北、闽西地带,和以鹫峰山脉、戴云山脉为主的闽中山带,构成了锁住充沛水汽的重重保障,使得福建成为孕育名茶的一方沃土,也传延了八闽之地的民间智慧。

福建的每一座山,都是一个品种宝库。而且,种植资源非常丰富多样,有“茶叶品种宝库”之称,福建本地菜茶品种数以千计,记录在册的本地群体种就多达800余种。还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20余个、省级良种10余个......这些丰富的资源,为福建茶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下,福建不仅产好茶,而且茶叶产量极大。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9年福建省茶叶产量高达43.9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120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而闽江、九龙江、晋江水系成为沟通内陆与海疆的重要通道,让福建茶叶风靡整个世界。向北,万里茶路在崇安(今武夷山市)开端,横跨亚欧大陆,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向南,福建茶叶在宋元时期便由泉州扬帆出海,与具有“冒险精神”的福建人一同,缔造了那个臻于鼎盛的港口时代。

福建茶叶市场非常繁华,现有茶叶类生产企业上万家,国家重点农头企业就有十多家。福州、泉州、安溪、福安、漳州、厦门、武夷山、龙岩,各个大型茶叶中心在这片土地“遍地开花”,客似云来……

福建茶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也有丰富的品类和出类拔萃的品质,成为茶界的传奇。福建占据乌龙茶的“半壁江山”中国的乌龙茶产地,自西向东大抵分为广东乌龙、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台湾乌龙四大产区。而福建占据了半壁江山。


乌龙茶制作是一种火的艺术,而福建是此中高手,达到炉火纯青。无论是闽南还是闽北,都能巧妙地运用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热能,促进茶叶风味物质的转化,因此才有了乌龙茶独特的色香味。

焙火,武夷岩茶的涅槃

闽南地区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 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俗称有“音韵”。闽北地区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茶香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不仅仅有兰花香、果香、蜜香,更有山场带来独有的“岩韵”。更有山场独有的地理、气候、植被的自然气息,也就是“岩韵”。

上世界90年代,“安溪铁观音”火爆全国,人们争相购买;如今昔日贡茶闽北武夷岩茶再次卖遍全国,可谓王者归来。

如果说,岩茶也“拼爹”的话,那么,在这个拼爹年代,山场就是岩茶他爹,主要有牛栏坑、倒水坑、大坑口、慧苑坑、流香涧、悟源涧、竹窠、九龙窠等山场。

每个山场独有独特的小环境,各有特色。

安溪铁观音卷工艺——清香铁观音清幽高香,颇得年轻人市场好感;浓香铁观音浓醇爽润,观音韵明显,是乌龙茶老饕的最爱;陈香铁观音陈醇润滑,具有陈香,吸引了不少乌龙茶“老铁”粉的青睐。

不仅如此,福建乌龙茶产区多达数百种的品种间,也在抢夺各自的“话语权”。闽北的肉桂、水仙、水金龟、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群芳争艳”,数不胜数。而在闽南,铁观音、毛蟹、本山、梅占、黄金桂……滋味各异,各有千秋。

而中国唯一的紧压乌龙茶漳平水仙,自带山骨风韵的漳州白芽奇兰,香似香橼的永春佛手等茶也各自声名在外,同样也是福建乌龙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白茶起源于福建

福建白茶的主要产地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其中福鼎被誉为白茶之乡,这些地方共同占据了中国白茶产量的73.6%(福建省统计局2019年数据)。从清末至今,福鼎和政和一直都是中国出口白茶的产业重镇。

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已有人以“福鼎菜茶”的状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1890年,福建政和也用大白茶制成银针,并于次年销往国外。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上品”

20世纪初,福建白茶外销出口逐渐火热,在百年间成为福建茶叶出口的重要部分。

近年,白茶在国内彻底“爆发”,火热至今。福鼎与政和一个凭海而居,一个依山而卧,所产白茶各有特色。最大的区别,便来自制作工艺中萎凋环节。

福鼎临海,由于低海拔,加之采摘时节晴天较多,有着充分的日照资源,所以白茶主要采用日光萎凋的方式。而经过日光萎凋的福鼎白茶会具有独特的“日光”香味,且口感风格更为醇和柔顺。政和依山,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雨季与茶季重叠,所以不能做到纯日光萎凋,而是采用室内外结合的萎凋方式。

但高山茶带来的口感会多出花香,口感爽利有劲。

武夷山红茶,亦称“红茶鼻祖”

红茶是我国最早传入西方的茶,深受外国人的喜爱。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被称为红茶鼻祖。因为制作时用当地特产的松枝燃烧后烘干,所以茶叶带有松烟香和桂圆干香,香味独特。

据史料记载,正山小种在十七世纪便传入欧洲,被带到了英国宫廷,被视为珍品,后来在欧洲各国流行,最终风靡世界。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都名为正山小种红茶,促进中国外贸发展。武夷红茶问世以后,逐渐演变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正山小种。

工夫红茶中的祁门红茶、滇红、川红、宁红、英红,信阳红茶,以及福建本地的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红茶,都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和工夫以政和县为主产地,香高鲜甜,花香浓郁;坦洋工夫以福安为主产地,香味醇厚,多果甜香;白琳工夫以福鼎为主产地,醇柔鲜甜,带毫香和蜜甜香。

福州茉莉花茶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在福州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茉莉花是佛教的吉祥花之一,早期随佛教传入福州,福州逐渐成为茉莉之都,福州的市花也为茉莉花。“传统福州味,清雅冰糖甜”的福州茉莉花茶,曾一度攻陷了以北京、天津为主的中国北方茶饮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融入了几代人口感基因并影响至今。

茉莉花茶属再加工茶,传统的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并不简单。

它以烘青绿茶(茶坯)为基础加工而成,茶独特的吸附性能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加工窨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窨制过程便成为“窨花”,并且会经过多次反复。

福州茉莉花茶,通过浓郁花香与鲜醇茶汤火遍了全国,是当之无愧的花茶界“重磅大佬”。爱拼敢赢,福建人的基因福建人喜好喝茶,是出了名的。

在福建,卖茶的比卖米的都多。在全国各地,有茶的地方,都能听到福建人亲切的乡音。一听到福建,就会想到喝茶。除了盛行的茶文化,福建人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

闽南工夫茶、闽西擂茶……那都是待人接客的最为普遍,也是最代表主人心意的礼节;茶具一般用德化白瓷、建阳建盏,这些都是福建历史悠久的名器。可以说,“爱拼”贯穿了福建人与茶的前世今生。福建人还喜欢斗茶,而且斗起来特别狠。

这一点,倒真能从茶痴宋徽宗那里找到根源。宋朝,斗茶风靡朝野。这一时期,建州(今福建建瓯市)北苑御焙成为全国闻名的贡茶中心。而且进贡茶之前,当地要先斗茶,以品质最好的进贡给皇帝。

范仲淹曾写诗:“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苏轼也曾感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福建各地仍历历可寻,如今的斗茶场面更加壮观与专业……如武夷山天心村斗茶赛、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海峡两岸茶王擂台赛、安溪铁观音大师赛……随处可见的民间斗茶赛,参赛茶样却个个可谓茶界“天花板”。

这些斗茶比赛,让福建茶一直保持着创新与进步。从福建茶中,我们能看到福建人敢拼敢干敢赢的精神。福建茶从古至今,总能产出好茶,离不开福建的好山好水,更是跟福建人勇于开拓的魄力息息相关。从古代到近现代,他们背靠“八闽之地”,面朝汪洋大海,血液里流淌着拼搏。

让福建的茶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影响力方面,在全国首屈一指。福建,中国茶叶第一省的名头,实至名归!

2、浙江

提起中国茶,言必称龙井;谈到龙井,自然想到浙江。浙江,这个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常年“霸占”全国头名的产茶大省,存在感极其强大,也是所有茶人心中绕不过的地方。浙江的茶,同时浸染着江南水乡的温柔、浙南山区的鲜活,以及东方海滨的广阔,成为中国名优茶的强力代表。


说起浙江,绝大多数人印象中都是“水波淼淼,鱼米之乡”的富庶,然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说的仅仅是浙江的部分土地。从古时经济发展的整体来说,她的自然条件并不算是天生优渥。

司马迁《史记》中说过“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气候淫雨连绵,潮湿濡热并不适合古人类生存;浙北近似于沼泽的黏滞板结的土壤也很难在发明铁器前耕作;杭嘉湖平原水网纵横但水势低洼排水困难,湖州在很久以前就曾被称为“水晶宫”——这并不是浪漫,而是灾难。


“七山一水二分田” 浙江的山地和丘陵共占全省总面积的74.6% 平原和盆地占20.3%,河流和湖泊占5.1% 地图/孙璐

而对水土“优化”改造下的多样地理条件,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冥冥中共同构成了适宜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生长发育的水、土、光、热条件。

浙江山地多为黄壤或红壤,适宜茶树生长 。浙江山区多样的环境气候与黄壤、红壤,成为茶树生长的沃土——从杭州西北的天目山,绍兴靠着的会稽山,宁波的四明山,台(tāi)州的天台、括苍二山,到温州的雁荡山,以及中部、南部处在群山包裹之中的金华、丽(lí)水、衢(qú)州,都盛产好茶。

浙江全省盛产名茶 总共近百县市中,仅有数个不产茶 。而这些群山中发源的水系,逐渐汇集成流,躲过山地的阻隔,如同毛细血管般散布全省,滋润着茶乡。


浙江茶有着许多包容与创造,在20世纪下半叶,浙江人将培育新的茶树品种与引进外地品种并行实施,仅在70-80年代,无论是被恢复的历史名茶,还是创新名茶,浙江的数量与质量都位于全国前列。

浙江历史名茶众多,来自于其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宋史·地理志》说浙人“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文化自信的浙江人,一杯浙江鲜茶最能寄托情谊。他们不仅爱喝茶,更爱与天南地北的人一起喝浙江茶。

浙江茶馆众多,全国闻名。南宋时,杭州的茶馆便星罗棋布,极一时之盛。南宋诗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专有 “茶肆”一卷,记当时盛况:

“杭城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

方圆庵,始建人北宋高僧辩才 是“龙井八景”之一,如今成为饮茶会客之所

寥寥数百字,讲尽浙江茶馆的风骨——种类繁多,功能齐全,并极尽财力重于装饰以凸显文化;善于人聚,三教九流都可以找到与自己地位和喜好相适合的去处。这个特点,延续到了今天,无论西子湖畔还是温黄平原,都有无数茶馆开门迎众宾。

除了茶馆,私下的茶会也是常见的形式。浙江人喝茶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仪规与氛围,普通浙江人的茶会,都能开进灵隐寺,开进博物馆,开进孔庙……与文化与历史的对话中,与好友共享这份鲜甜,一杯接着一杯。

灵隐寺茶会,爱茶人汇聚一堂 聆乐品茗,共同感受古刹的禅悦法喜


在爱喝茶,更爱约喝茶的浙江人影响下,全国各地很快就感受到了浙江茶的茶性特点——温婉秀气,鲜灵可人。这一点,与浙江的地域性格如出一辙。

中枢之地杭州,下辖钱塘、余杭、临安、富阳、桐庐……在这些地名中听闻入世出世,俱是逍遥,连湖都要称为“千岛”;这里所产的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径山茶、安顶云雾、雪水云绿、千岛银珍、天尊贡芽,名字听起来流连山水,活脱一幅才子佳人的景象。

杭州曲院风荷,出世入世,俱是逍遥 摄影/苏云鹏

嘉兴与湖州近北方,下辖的嘉善、德清、安吉、长兴等地,名字俨然有君子之风;这里所产的顾渚紫笋、安吉白茶等茶,茶名又浮翠流丹,温润透劲。

绍兴、宁波延续越人气势,下辖的越城、镇海、宁海、嵊州、诸暨等地,名字大有气吞万里之势;这里盛产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瀑布仙茗、望海茶、平水日铸、绿剑茶,从茶中能见气象峥嵘。

绍兴天宫大佛,见气象峥嵘 。

温州、台州、舟山近海,下辖的乐清、永嘉、普陀、岱山、玉环、仙居、临海、天台等地,地名更有缥缈之意;这里出产乌牛早、三杯香、雁荡毛峰、平阳黄汤、普陀佛茶、临海蟠毫、羊岩勾青等名茶,听起来又有氲氤灵气。

金华、丽水、衢州靠山,下辖的义乌、武义、龙游、江山、开化、青田、松阳、缙云、云和……仿佛眼前展开一幅泼墨山水;这里所产的武阳春雨、江山绿牡丹、开化龙顶、松阳银猴、仙都笋峰、仙宫雪毫、金奖惠明等名茶,更是显得这片山地疏朗开来,如诗如画……

金华万佛塔,靠山沿水,疏朗开阔。与中国北方直来直去的民风不同,浙江人的文化,更倾向于“柔”与“和”。因而“禅与茶”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径山寺,有“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名誉 宋代“径山茶宴”名满天下 图/视觉中国

唐宋时期,佛教在浙江盛行,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倡茶风尚。在杭州径(jìng)山寺,饮茶的仪规在宋代闻名天下,成为著名的“径山茶宴”。茶圣陆羽,自小由寺庙僧人收养,接受了禅与茶的熏陶,后在湖州吴兴闭门隐居数年,著述出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

近代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为僧,成为了弘一法师。常于浙江、福建弘扬佛法、乐享茶事,终成一代大师。

嘉兴东湖,像一朵莲花盛开的李叔同纪念馆

浙江的禅茶之道,甚至影响了国外。宋时,日本高僧圣一国师至径山寺学禅,将径山的茶与茶礼带回日本,这对后世日本茶道的兴起影响极大;同是日本僧人的荣西,曾在天台山参禅,回国时带回茶种、饮茶方法及有关茶书,并撰写了日本第一本茶书《吃茶养生记》。在数百年间成长与发扬中,禅与茶联系更加紧密,在浙江茶的精神意味中作了更多深刻的探究。

在如今浙江大大小小的寺庙内 每个僧人都可能是茶学大师

进入现代,浙江人在茶叶的文化修养中又加上了科学的发展培育,并尤为重视。

"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建于1952年的浙江大学茶学系在国内高校中稳稳处于第一梯队,早在1989年,其茶学专业便被批准为当时茶学学科唯一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浙大茶学专业历史悠久,科研力量强大,在茶树生物技术及资源利用、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研究等方面尤其领先。茶学界泰斗人物庄晚芳、著名园艺学家蒋芸生教授都曾在浙大茶学系任职,并培养出一大批茶学界的人才。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 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全省名茶,出口第一。浙江人喝的茶,以龙井为首,但绝不止于龙井。

龙井是浙江茶的缩影 但浙江茶的兴盛,离不开本省任何一种茶品 。

浙江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省,2020年出口量达到14.6万吨,出口额4.47亿美元,均居全国第一,2021年的出口量与出口额则分别居于全国第一、第二;其中绿茶出口量和出口额更是常年双第一,占到全国绿茶总量的半壁江山。

浙江茶叶口量与出口额常年位列全国第一 ,仅在2021年,出口额以微弱差距位列第二 。这是因为如今浙江全省数十个县市中几乎处处有茶,且盛产名茶。但浙江茶的“大佬”之路,和历史变迁不无关系。

南北朝时期浙江便有贡茶,在唐代开始兴盛,一直发展到清代,到达鼎盛之时。

彼时龙井因茶入贡,声誉大振。杭州翁隆盛茶叶店,主销龙井,成为“江南茶王”。同时,浙江著名的茶号还有汪裕泰、鼎兴、方正大、方福泰等十多家,全都以经营龙井为主。他们共同将浙江茶带往全国。

清代杭州翁隆盛茶庄广告单 图/视觉中国

20世纪初杭州吴元大茶庄广告单 图/视觉中国

来到近现代,从清末开始,中国茶业开始萎缩,浙江名茶也随之衰落。至20世纪30年代后,除西湖龙井、大方、旗枪等少数名茶外,大多历史名茶已不复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茶开始以外销为主,主要还是遂绿、杭绿、温绿眉茶与平水珠茶为主。而即便是名茶龙井,在1954年开始批量出口时,产品数量也完全不能满足需求。这时的浙江名茶,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新中国前期,浙江名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图为1965年,杭州市筛选茶叶的工人 。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拐点。这时浙江政府对开发名茶十分重视,发布了挖掘、恢复历史名茶与积极创制新茶的并行方针。

在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统计中,浙江知名的地方品种有50余个,著名的有杭州龙井群体种、淳安鸠坑种、东阳木禾种、永嘉乌牛早、温州黄叶早等;

在发展名茶的过程中,浙江又培育出了数十个新品种,如龙井43、龙井长叶、浙农12、迎霜等;同时还向福建、安徽、云南等地引进福鼎白毫、政和大白、毛蟹、安徽祁门种和云南大叶种等种质资源。

龙井43号是上世纪80年代新创良种 从龙井群体品种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 。

龙井茶自古闻名,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前有最喜欢一键三连“要花,要俏,要盖章”的乾隆帝四进西湖龙井茶产区,亲自批下18棵御茶树,后有新中国领导人夸赞“虎跑水泡龙井茶天下一绝”。

龙井茶是杭州的象征,也是浙江茶的缩影

它在20世纪前半段产量受限,在20世纪后期浙江发展名茶的过程中,通过龙井43、龙井长叶等新品种的培育与本地历史品种龙井群体种一起,称霸绿茶市场,其中以西湖龙井、大佛龙井、越乡龙井最为出名。

浙江茶的创新中,一定不会落下湖州安吉白茶的名字,1982年育成的“白叶一号”品种,帮助安吉白茶发展到现在近20万亩之多,安吉白茶的叶芽如兰似朵,冲泡后叶白脉绿,口感鲜醇,不苦不涩,清香悠长;创制于1959年的衢州开化龙顶,也是创新名茶的代表之一,兰花香幽长,滋味鲜醇爽口。

安吉白茶品质出色 在“白叶一号”育成后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始产于唐的杭州径山茶也是历史名茶,清以后径山寺院破毁,径山茶也随之湮没,在1978年,径山茶被恢复,凭借汤色绿明、滋味鲜醇的特点,再度成为全国名茶;同为历史名茶的丽水景宁惠明茶,也因寺得名,茶汤清澈明净,浓而不苦。但它在20世纪上半叶也一度失传,70年代开始被恢复,并被重新定名“金奖惠明茶”。

浙江茶以绿茶为绝对“主力”,但也有如杭州九曲红梅(红茶)、温州平阳黄汤(黄茶)等其它茶类的优质名茶涌现,共同丰富了浙江茶的存在。

九曲红梅,产于西湖区双浦镇 汤色鲜亮红艳,是浙江为数不多的红茶之一 。

众多名茶的涌现,加上产量的上升,浙江茶逐渐走向中国茶出口的浪尖。从1980年出口量1.02万吨,到1993年增加到5.72万吨,再到2021年的15.08万吨,一再书写着“世界茶乡看浙江”的辉煌。


4、安徽

茶叶,和瓷器一样,已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而我国更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从古至今,国人一直热爱喝茶,“茶文化”至今不衰。

而我们安徽的皖南山区,山灵水秀,土质肥沃,茶树遍布,是举世知名的茶叶产地。虽然中国十大名茶的版本众多,但大同小异,而安徽四大名茶,都曾入选过,尤其是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和六安瓜片,几乎在绝大部分版本中,都曾入选,不能不说,我们安徽还是很牛的。

黄山毛峰

黄山有美景,世人皆知,但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黄山还有名茶。黄山毛峰是我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主要产于黄山风景区内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

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以及排水通畅、山高谷深,水体优良的自然条件,让这里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

加上茶熟之际,正是兰花盛开的季节,花香的熏染,使黄山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每年清明谷雨,通过选摘良种茶树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人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为茶中佳品,冠压群芳。


太平猴魁

是安徽的另一名茶,久负盛名,被誉为“尖茶之极品”。地处安徽黄山北部的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猴坑村,缕缕雾气,萦绕在层层叠叠的茶山间,绿油油的茶叶上挂着露珠,生机盎然。

这里就是“凝成黄山气雾霞,飘出太平猴魁香”的太平猴魁的产地,其创制历史已有120多年,以“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而闻名,从鲜叶采摘到加工

制作精良的太平猴魁,外形扁平而挺直,两叶抱一芽,却又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含而不露。虽然细长,却不散不翘,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其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冲泡之时,芽叶成朵,或悬或沉,有龙飞凤舞的特色。汤色清绿明净,滋味甘甜,兰香高爽,回味无穷,既爽口、润喉,又有明目、提神之功效,且经久耐泡,泡上三四次,也是幽香犹存。

祁门红茶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是绿茶的佳品代表,而产于祁门、东至、贵池等地的祁门红茶,则是红茶中的珍品。产于黄山市祁门县一带,不仅是中国传统名茶,也是享誉世界的高香茶。


祁红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地植被葱郁,气候温润,土壤肥沃而深厚,雨量充沛,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了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了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香气清高持久,似果香,又似蕴藏的兰花香,在国际茶市上称为“祁门香”,滋味鲜醇酣厚,被誉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祁门红茶既适合清饮,也可加一些糖,或者加奶饮用,适合做下午茶和睡前茶。

六安瓜片

“灵山秀水出名茶 六安瓜片甲天下”,六安瓜片是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产于大别山区东北部,茶山常年云绕雾罩,生长环境独特。茶园多分布在山坡谷冲之中,茂林翠竹,荫护茶树,兰花飘香,滋润茶树。

早在唐代,就以“庐州六安(茶)”而闻名。明代,赢得了“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的美誉。至清朝,“六安瓜片”又被列为贡品,美满中华。

六安瓜片以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单片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形似瓜片,不带芽,不含梗。

干茶色泽宝绿, 起霜有润。形成汤色澄明绿亮,浓郁不涩,品有回香,野韵兰香,回味悠长,为六安瓜片茶之特有风味。

5、贵州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在那里发现了164万年前的茶籽化石。到现在仍有很多古茶树,是中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在中国这个自古就以茶叶和丝绸闻名于世的国度,茶的历史与文化伴随中华文明走过漫长的道路,茶也深深融入贵州的发展中,现如今,贵州茶叶的种植面积已超过700万亩,是中国茶叶种植第一大省。

贵州贵定云雾春茶

“都匀毛尖”是“贵州绿茶”的标志性代表之一。2022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其中一个项目,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报道称,贵州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高标准茶园基地、中国最大的茶加工集聚基地、中国最大的茶产品出口基地。贵州已成为中国茶原料中心,有中国最大规模的茶园,贵州省88个县有78个县产茶,在中国茶业百强县中,贵州就有十个县。

在贵州,有很多一辈子一心一意种茶的人,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将种茶、制茶的技艺传承下去。也有很多外地人被贵州良好的茶叶种植环境所吸引而来到贵州,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用贵州孕育的优质茶树资源加工出最好的茶叶。

茶园是贵州的风景,也是贵州很多人的生计。1979年出生于贵州省凤冈县的罗明刚,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曾经外出打工多年。2007年跟同村的几个人一起创办了茶叶专业合作社,从茶叶种植、管护、制茶、包装、销售,再到申请有机认证……罗明刚虚心诚恳地寻师学艺,经过多年的学习,他加工的茶叶多次在中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获奖,还在凤冈县茶王大赛中得了“茶王”称号。现在,罗明刚加工的茶叶还出口到了美国,带领家乡的群众一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由于贵州交通的现代化,成千上万的大桥(中国很多著名的大桥都在贵州,那里是中国的桥梁博物馆)把贵州和世界联结在一起。现在贵州从西面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过火车到达欧洲,从东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现在的贵州茶叶,已经出口到了欧洲、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

注:素材综合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