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工夫红茶:祁红的魅力,你了解吗?

发表时间: 2023-09-16 14:40

祁门工夫红茶

祁红属于那种久仰大名,但很少喝到,或喝到了以后总感觉没什么好喝的。祁红分两种,传统的祁门工夫红茶,和现在的新产品。

传统祁红,茶条较碎,条索紧秀、峰苗好,色泽乌黑泛辉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蕴藏兰花香和玫瑰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一种是淋泡法,在茶滤网里放两克左右,开水淋下去,茶汤香高味醇,不易明显的苦涩,带明显的花香,接近玫瑰香,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甘醇饱满不苦涩。

一种用盖碗或者茶杯稍微久泡或者放多一点,非常香浓,滋味浓强鲜爽。浓强就是有一点苦涩感。不耐泡,汤色红浓明亮,适合口味重的。真实用途是用来加奶加糖的,比市场上卖的奶茶好喝很多倍。

祁门红茶的主产区是安徽南部的祁门县,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市也有生产。

祁红创制于清末,有百余年。祁门县地处安徽省西南端,非常适合种茶。大概光绪元年(1875年),一说是黟县人于干臣从福建回来仿闽红而成,一说祁门的南乡贵溪人胡元龙仿宁红而成。随着需求增加,产区扩大到祁门以外的贵池、浮梁等地。

茶树品种以祁门种也称槠叶种--灌木中叶种群体为主,安徽1号、3号,黄山早芽,黄金茶等也适制。采摘要求很严格,高档茶一芽一叶,一般的一芽二叶,最低是一芽三叶及相应嫩度的对夹芽叶。全县分为三域,由溶口到候潭,转往祁西历口,以贵溪、黄家岭、石迹源等最优,叶底厚薄适中,味醇香幽,色润泽,发酵1.5小时左右为准。闪里到渚口以箬坑、闪里、高塘等处为佳,叶底较薄,条索较好,味浓而色佳,发酵1个小时。塔坊至祁红转到倒湖以塘坑头、榨里、芦溪、倒湖为代表,叶底较厚,滋味较浓,颜色偏暗,枝条较粗大,发酵需2小时以上。这是祁门县三域的说法。

祁红的初制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萎凋槽上吹热风,青叶失水变软,上揉捻机揉捻,然后自然发酵变红,是较典型的红茶工艺,发酵适度而充分。祁红是典型的工夫红茶,“工夫”有两层意思,一指初制要求就较高,制作较精细。茶青分级分类制作,发酵度不同,费时费力。二是精制过程反复。有本身、长身、圆身、轻身、拣头五条路,或本长身、圆身、剪头三条路,另加碎茶路。多少条路指初制的茶叶,要筛分成不同大小、轻重、嫩度、整碎的原料的料口,用来分别加以精制,再进行拼配和拼合。以前用手工现多以机器精制为主,工艺相对复杂,有毛筛、切断或者摔断又叫打袋,还有抖筛、分筛、撩筛、风选、紧门、套筛、拣替、拼合、补火、装箱等12个工序。除拣替需人工辅助外,其他都机械来操作。切断或打袋工艺,是有些路的茶要装在布袋里,在石头上打碎,所以传统祁红叶底不完整--有些断碎,这种茶,出味快浓度高,更适合制作奶茶。不同嫩度不同原料的红茶,发酵出来的香气、滋味不一样,茶芽味淡但是鲜,嫩叶茶味足,老叶香气足,茶梗有香但薄涩。通过精制把一批茶变成几种香气滋味有差异的料口,然后再按照产品的要求进行拼配。每年气候不一样,原茶品质参差不齐,通过拼配调整每种料口的比例,使每年品质较为均一而稳定,并且比较碎的茶也较容易拼匀。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打造出口导向的稳定的高品质红茶。也确实没有辜负这种努力,国外把祁红与印度的大吉岭和斯里兰卡的乌瓦高山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把这种带有特殊兰花香、玫瑰香的这种甜香的地域香气称为祁门香。以前中国红茶的任务就是出口创汇,工夫红茶遍地开花,除了祁门工夫,著名的还有闽红的三大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政和工夫,云南滇红工夫,江西宁红工夫,四川川红工夫,湖北宜红工夫等。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各地的工夫红茶大部分不再坚持用费时费工的工夫红茶这种精制方法,虽然茶学界,还把这些红茶统称为工夫红茶,但其内涵已经悄然改变,称为红条茶就好了。茶叶内销的增加,品质要求的改变,清饮的增多,尤其是金骏眉出现以后,清饮红茶的出现,逼着祁门红茶也不断的做出创新,比如说祁门的红毛蜂、红香螺等新品种就应运而生了。祁红高山产区有点卷曲型的芽茶,汤色金黄到橙黄,发酵轻,也不碎了,滋味甜醇饱满,香气有典型玫瑰花香。真正的玫瑰花儿比较香,玫瑰花茶那种香味,在国外代表浪漫的爱情。

祁门红茶以前大厂统一制作,出口销售的传统,使工艺和风味主要由他们定义,制作思想,审评标准,还停留在出口的时代,对现在兴起的这个工夫茶的泡法不熟悉,不太接受,认为祁红工艺不能轻易改动。加之北方红茶比较少,当地人和长三角的茶友都很追捧祁红,有货不愁卖,而有些茶友已经适应了原来祁红的这种口味风格,做创新对茶厂来说风险比较大。在南方常常有买不到正宗的,或者感觉茶味道一般,或者性价比不高的感觉,当地的思维需要走出以前出口为主的,调饮茶为主的加工思路和光环,降低身段,按照清饮茶的需求来大量的创制新茶。好的是,现在已经有很多茶农和中小企业,已经在求变,茶也做的相当好,总之谁家的茶真的做的好喝,谁才代表着祁红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