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鸳鸯玉:古诗词中的珍宝

发表时间: 2022-02-15 10:44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提到的“夜光杯”是武山的一种玉制特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故名“夜光杯”。




武山县委党校二级主任科员包永庄讲述了关于夜光杯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远的古代,武山这个地方就盛产酒,浓浓的酒香直冲云宵,让天上巡视的南斗星和北斗星给闻着了。南斗星和北斗星本来就是两个十分好酒的老头儿,闻着浓浓的酒香,自然不会放过这好酒了。于是,他俩按低云头落在了一处酒家,酒气扑鼻,越闻越香,他们迫不急待地去喝酒,却发现竟然忘了带酒杯。南斗星就随手在地上拣了一块石头,向石头吹了一口仙气,石头立马化成两只漂亮的酒杯。

这时天已全黑,南斗星和北斗星开怀畅饮,越喝越高兴,南斗星看见晶莹剔透的香酒在杯中熠熠闪光,就感叹道:“真乃佳酿!”北斗星也接了一句:“幸有夜光杯!”说完他们就把酒杯放在一边驾起祥云又飞到天宫去了。说来也巧,这件事让一个放牛娃看到了,就把事情从头到尾地讲给人们听,人们也用石头照着仙人留下的杯子刻酒杯了,并给它取名为“夜光杯”。

葡萄酒多来自异域,带着浓浓的异域风情。葡萄酒很难得,贵重,装在造型生动、光辉耀眼夺目的夜光杯中更玲珑剔透,给将士们享用,是一种特别的赏赐,其中有一种豪迈的气概。为了激励将士们,连贵重的葡萄酒都不吝惜,而是让将士们喝个饱。为什么,就是一种蔑视钱财,而重视军功的追求在里面。所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盛唐气象,在这首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那真是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武山史称宁远,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水河畔,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西汉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经之地,亦是中西经济文化汇合的要塞。早在1712年武山县志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峡为鸳鸯峡,故称鸳鸯玉。据地质部门勘探,武山鸳鸯玉的藏量约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开采价值极高。

鸳鸯玉学名蛇纹岩,是以蛇纹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天然玉石,光泽晶莹,呈墨绿、翠绿、橄榄绿等多种颜色。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着鸳鸯玉雕琢工艺,经过精工细酌制成的夜光杯造型独特细腻,薄如纸,亮如镜,花纹秀,有一触欲滴的翠绿,有碎金翠玉的纤细,有轻薄如蝉玉的明亮。注入酒后,色不变,味更浓。透过光亮似有淡淡荧光,夜光之美名即由此而来。用夜光杯斟烫酒,不爆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

当代武山诗人李槃木曾写夜光杯 “玉光酒气满春台,醉里擎怀心境开。问君此杯何处有,故人携自故乡来。”道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见到家乡精美的夜光杯时而引发出的浓浓思乡之情。

玉因诗而声愈显,诗因玉而名更著,隐含在古诗词中的武山鸳鸯玉,世代相传,名驰千秋。

夜光杯

李般木

玉光酒气满春台,醉里擎怀心镜开。

君问此杯何处有,故人携自故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