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关于人民币纸币硬币收藏的常见误解解读

发表时间: 2024-07-01 17:58

关于人民币纸币硬币收藏的常见误解解读

但凡人民币收藏自媒体文稿写作者,都会苦于相关资料难以查询,无奈之余多从网上搜寻素材,笔者即是如此,并更苦于资料浩瀚和繁琐重复,还不少见谬误和讹传,仅以以下两则误传信息为例并予以匡正。

第三套人民币“枣红1角”


其一,人民币收藏界有一个通识,说是第三套人民币是人民币流通跨度时间最长的流通纸币,即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直到2000年7月1日退出市场流通,共计38年。

第三套人民币小全套部分券种


其实有误。有资深藏家撰文指出,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其纸分币到2007年退市停止流通,流通时间长达52年,应是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纸币。

第二套人民币2元(宝塔山)


再者,作为第二套人民币辅币的硬分币,标注年号为1955年,其实际发行年份是1957年12月1日。同时,目前流通使用的硬分币也一直采用第二套人民币辅币即硬分币所铸版本,并且从1957年开始发行流通的硬分币至今尚未停止流通,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第二套人民币至今仍然在流通使用之中。

人民币硬币1955年1分图示


其二,关于人民币“短号纸分币”(亦称“无号纸分币”),到底应该归属第二套人民币还是第三套人民币也有误传信息,例如市场上部分《第三套人民币珍藏纪念册》就包括“短号纸分币”。网上图文信息也多把“短号纸分币”归类到第三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红5元券


其实有误。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信息可以得知,只有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了1分、2分、5分纸币,而其他版别的人民币,甚至不存在“分币”的类别,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纸分币仅属于第二套人民币”。

1981年再版纸分币(短号)正面、背面


有关专家认为,纸分币无论有无编号,即“长号纸分币”和“短号纸分币”,均应属于第二套人民币,官方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可以佐证。

【附录】人民币纸分币“长号币”和“短号币”简介

人民币纸分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发行,面额分别为1分、2分、5分,既有罗马冠字又有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全称“长号码纸分币”,简称“长号币”。

所谓“无号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于1981年7月15日发行,与“长号纸分币”同版但取消了流水编号、只有冠字的纸分币,面额同为1分、2分、5分,称之为“短号纸分币”,简称“无号币”,又称之为“八分票”。

第二套人民币长号码纸分币


据悉,20世纪80年代,为了缓解分币供应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使用第二套人民币分币的印版印制“短号纸分币”。期间,恰逢第三套人民币发行使用,所以加入第三套人民币一起使用,所以一些人误以为“短号纸分币”是第三套人民币。

附带说一下,按照如上说法,那么此前发售的各种第三套人民币套装“大全套”、“小全套”以及各种“图录”,算不算是“错装”?有没有另类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