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过年回家,教你如何用盖碗泡白茶给家人惊喜!

发表时间: 2022-12-30 17:31

过年回家,教你如何用盖碗泡白茶给家人惊喜!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

茶桌上,泡茶算是一门功夫。

高手泡茶,动作利落,行云流水,稳中有序。

一气呵成之间,就能泡出一杯茶香盈盈的好茶。

然而,新手泡茶时,容易露怯。

一拿起盖碗就手抖,泡茶动作磕磕绊绊。

明明是同款茶,泡出来的香气、滋味就是没有别人泡的好喝,这太令人郁闷。

遇到这种情形,当务之急是换一个顺手好用的盖碗。

轻便的盖碗,散热快,用起来不容易烫手。

合盖出汤,伸手握向碗沿,用三指握碗法的姿势能稳当倒出茶汤。

从器形上,能防烫手的盖碗,碗沿要宽,盖钮要高。

宽碗沿,能提供更多的抓握空间。

而盖钮是盖子向上突出的部分,形似纽扣,也类似清朝官员顶戴。

高盖钮,意味着食指摁在上方固定合盖开口,能远离热气。

盖钮设计高一些,不论合盖出汤还是揭盖闻香,都更方便好用。

年底到了,过年回家招待亲友喝茶,免不了要在茶桌上露一手。

为了泡出更香更好喝的茶汤,有不少泡茶要领值得再次温故知新。

《2》

一、慎用抓碗法。

盖碗泡茶,网上有这样的抓碗法教程。

操作方法是合盖倒出茶汤时,大拇指摁紧盖钮,其余手指则是紧贴在碗底。

出汤开口朝向自己, 将盖碗侧翻过来,倒出茶汤。

这种抓碗法泡茶的动作,光是想想就让人感到烫!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碗身温度很高,不断往外散热。

此时此刻,盖碗的碗底好比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贸然用抓碗法泡茶出汤,怎会不烫手?

稳妥起见,还是用三指握碗法更适合大众。

伸开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握向碗沿。

有了碗沿的隔热,手指头才能避免被烫到。

而食指还是按前文的提示,放在盖钮上方。

利用三角形能形成稳定性的原理,泡茶期间才能牢牢拿稳盖碗。

《3》

二、茶具合理摆位。

泡茶之前,茶桌上要尽量避开干扰项。

若是桌面杂乱无序,泡茶动作肯定要受到影响。

比如,碰倒花瓶、找不到所需用具、正准备分茶时又有杂物挡在面前……

许多新茶友刚开始泡茶时,不知茶具该摆在哪才合适。

公道杯和盖碗这对亲密搭档,一前一后,相隔甚远。

注水之后,正准备合盖出汤,才意识到公道杯还在远远的另一边。

只好先放下盖碗,腾出手,将公道杯稍微移近,接着才能继续倒出茶汤。

但这样一来,快速泡茶出汤的良机,难免会被延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泡好茶,提前将茶具摆放到位,半点不容马虎。​

干泡茶台上,摆一块小茶盘。

公道杯、盖碗一左一右摆放,将公道杯放在盖碗的左上方,能防止注水时烧水壶的底部碰到公道杯。

细节之处,处处是经验之谈。

《4》

三、准备一个克秤。

很多人想不明白,泡茶就泡茶,干嘛还要用秤?

用来称茶呀!

真正的好茶,价格从来不便宜。

买茶时,大多按克、按两入手。

对待这样的好茶,泡茶时如果随便放,随手抓一把就放进盖碗内,未免太浪费。

最好的办法是买一把小巧的克秤,放在茶桌上备用。

平日不论煮茶、泡茶,都能用得着。

盖碗泡白茶,茶水比例约为1:22。

110毫升的标准容量盖碗,仅需干茶5克。

称重后才投茶,用量精准,更能泡出浓淡适宜的好滋味!

《5》

四、环壁注水。

网上见过不少高冲注水的泡茶教程,高处往下注入,注水位置不变。

但这样一来,缺点很明显,只有一侧干茶会被打湿。

而大部分干茶,依旧处于干燥状态。

往盖碗内注满水后,没有得到热水浸润的干茶因自身重量轻,会浮起在汤面。

这些上浮的干茶,并没有参与茶味浸出。

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不完整,味道偏淡,不如环壁注水快速注水来得稳当。

正确理解环壁注水,千万别想成是沿着碗‭壁向下倒水。

实际上是在干茶上方,打圈注水。

注水打圈时,圈圈由大到小,确保雨露均沾。

及时浸湿干茶,才能确保完整滋味!

《6》

五、注水别太满。

盖碗注水时,别超过最高水位线。

往下注水期间,尽量别超过碗沿。

要不然,合上盖后,就会出现陆续而来的一系列麻烦。

注水太满,沸水溢出,连碗沿都被热量波及,变得异常烫手。

这时,哪怕用三指握碗法,也没办法稳当拿起碗。

除非能忍着烫,及时撇去多余汤水,才能让茶汤顺利倒出。

虽然,注水太满,并非好事。

但另一方面, 注水量太少,也不稳妥。

曾经有茶友咨询,他用盖碗泡白茶时,害怕烫手,能不能只倒一半水。

理论上虽然可行,但这样容易将茶味泡浓,除非连投茶量也一并减少。

⁢不然会造成茶水比例失衡,分分钟将茶汤滋味泡浓变苦!

盖碗泡茶时,注水线的理想标准是接近碗沿后,及时收手。

合盖后,不至于汤水溢
出。

不多不少,效果⁩才是最好。

《7》

六、开口宽窄适中。

盖碗本身有盖也有碗,属于组合式茶具。

合盖开口角度,可以随心调节,方便清洗。

但在泡茶时为了顺利倾倒茶汤,合盖不能太大。

要不然,倒出一冲茶,一并连盖碗内的大多数茶叶也一块儿倒出。

再次续水冲泡,盖碗内部茶叶余量所剩无几,还怎么泡茶?

另外,合盖太窄也不妥。

开口太窄,茶水流出速度慢。

将出汤口对准公道杯,倒出茶汤时,滚烫热茶还会因为开口太窄难以顺利通过,另寻他处。

稍不留神,就顺着两侧缺口,缓缓流下。

这下就糟糕了,拿着盖碗的手,无可避免会被烫红!

为了确保顺利倒出茶汤,合盖时,盖与碗呈45度夹角更好。

不宽不窄,更能稳当出汤。

《8》

七、出汤速度要规律。

盖碗泡茶,不论是什么茶,倒出茶汤的速度一概是“先快后慢”。

前5冲,茶叶内在茶味积累尚且丰富。

快速出汤,也能泡出醇厚饱满茶味。

随着轮番快出水泡茶,茶味被不断消耗后,茶味剩余量有限。

到了5种之后,建议根据茶味具体表现情况,适当加时。

延缓几秒、十几秒、半分钟等。

依次往下慢慢延长时间,直到闷了一两分钟后,尾水依旧泡不出味道,再去换茶也不迟。

先快后慢,比一开始就闷着喝要好。

要是一开场就闷泡,将茶味过‫多消耗浪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样不仅会将茶味闷浓泡苦,还会影响耐泡次数,何苦来哉?

《9》

千年之前的王献之曾在《节过帖》里,写下新年感慨。

“节过岁终,众感缠心。”

这句话哪怕隔了这么多年,放到现在依旧应景。

2022年终于要过去了,又到了跨年的时刻,感慨良多。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只愿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

泡一杯好茶,迎新年。

往前跨过新一年后,一年更比一年好!

更多关于泡茶的知识

大壶泡茶、大杯泡茶、盖碗泡茶,谁才是中秋团圆夜喝岩茶的方式?

天热了,“冷泡茶”和“沸水泡茶”,谁才是喝白茶的最佳方式?

从泡茶工具,到冲泡用水,再到煮茶方式,分享宅家喝茶泡茶的技巧

冲泡白茶的3大误区,茶具、泡茶水、泡茶方式,一次性说清楚

泡茶用水怎么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