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2 17:49
文|四月
编辑|削桐作琴
“这里就像垃圾场一样。”这是“首批游客”参观故宫时的描述。
提及故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庄严肃穆,或是华丽光彩,很难和“乌烟瘴气,垃圾遍地”联系在一起。
但事实就是如此,故宫有辉煌的岁月,同样也有不堪的回忆。
“首批游客”与其说是游客,倒不如说他们是“强盗”,没错,他们就是那些侵华列强,也是他们造成了故宫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启动了修缮故宫的计划。
当时光是清理故宫的垃圾就出动了7万人,男女老少齐 上阵,耗时9个月,一共清理出25万立方米的垃圾,据说当时足足装了8300车才把垃圾运出去。
那故宫的垃圾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呢?故宫这位“600多岁的老人”当时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故宫作为明清时期皇帝的寝宫,其规模之宏大自然不言而喻,里面的家具用品堪称当时国家之最。
那除了皇帝和嫔妃,故宫到底有多少人呢?
常言道“后宫佳丽三千”,这可不是说真的有三千人,这些嫔妃的作用,除了侍奉皇帝,还有更深层的作用,那就是政治联姻。
所以皇帝很少会娶平民女子,但是达官显贵又哪来那么多女儿,所以在明清时期,后宫嫔妃撑死也就千人左右,而且据史料记载,清朝皇帝的妃子不过百人。
这是因为清朝皇帝注重血统,不愿随意和汉人结婚,怕被“汉化”,当然在现在,很少有人会注重这个。
所以说皇帝和嫔妃加起来不过千人,而故宫的主要人群其实是那些不起眼的“下人”,就是那些服务于皇帝的人,像仆人、太监以及侍卫等等。
这类人的数目极为庞大,有近万人,他们就是为服务皇帝而存在的。
据史料记载,像“康乾盛世”和“永乐之治”时期,皇宫里的活跃人群大概有1万人。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种情况下,在故宫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非常的谨小慎微,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
所以这时的故宫别说是垃圾如山了,就是连一棵杂草都不一定有,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他们的清扫工作一直非常及时且规范,故宫保持着极高的整洁度。
但是这种情况在清末时变了,清政府接连失利,各国列强虎视眈眈,各种条约不会让他们满足,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和欲望。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随着列强踏进紫禁城,昔日辉煌的故宫,变成了逃亡者的牢笼,里面充斥着绝望和恐惧,这时别说打扫了,能活着已经是万幸了。
该跑的跑,该逃的逃,但是皇帝的生活不能乱啊,继续吃着山珍海味,这也就造成海量的垃圾无人清扫。
还有逃亡时整理物品遗留的垃圾,以及列强破坏造成的 人为垃圾。
这些基本就是故宫垃圾的主要来源,可以大致分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两种。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就这样故宫度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列强的摧残以及日军残暴的破坏,让辉煌的故宫满目疮痍,这时更没有人会注意故宫的卫生情况了。
于是故宫就变成了“强盗”口中的“垃圾场”。
这种情况直到伟人的出现,带领共产党成立了新中国之后才得以终结。
那为什么要对故宫进行大扫除呢?
首先北京作为首都,其历史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故宫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自然不能“以垃圾示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对于新中国最重要的事情要发生,那就是开国大典。
到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中国,如果到时候让其他国家看到故宫是垃圾场,那有损国家的形象。
同时故宫承载着中华历史的丰厚底蕴,是我国的瑰宝,应当被保护。
于是在1949年,针对故宫的大扫除全面展开。
当时可谓是“全民皆兵”,老少齐上阵,大概有7万人自愿加入到这次清扫活动当中,其中还有很多学生过来帮忙。
这次除了清扫垃圾以外,就是对故宫进行全面翻新,为此国家请到了各界的工匠大师来完成这一工作。
据了解,当时在整理故宫垃圾的同时,一共清理出了25万立方米的垃圾,还有180多万件文物,有大量的珍贵文物。
幸好处理得当,不然国家要遭受多少损失。
这次大扫除工作持续了9个月,清理出来的垃圾足足装了8300车,才全部拉走,工作人员会对这些垃圾进行反复检查,防止有遗漏的珍贵文物。
25万平方米的垃圾是什么概念,这些垃圾可以填满35个足球场还多,那如此大规模的垃圾要去往何处?
工作人员会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分出那些是可降解的那些是有害的,然后大部分都被集中处理运到城外进行填埋处理,小部分会特殊处理之后再扔掉。
这次的清扫工作对于故宫而言,不光是一次打扫,更是一场对历史的追忆与回溯。
1925年故宫正式成为景区,只要买票就可以进去参观,后来故宫又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修缮,故宫也逐渐还原了往日的辉煌。
只是当时的人们受教育程度不高,而且没有那么多垃圾桶,相应的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
因此故宫的环保问题一直存在,曾有几次垃圾造成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出现,还有就是这些垃圾会造成故宫环境风貌的破坏,以及延伸出的管理问题。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不过好在,随着管理人员的宣传,以及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上工作人员的新奇打扫,这类问题逐渐在减少。
但是针对故宫的保护依然不能松懈。
现在的故宫已经是一位“600多岁的老人了”,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历史以及传承。
故宫经历了无数动荡不安的年代,却依然屹立在那里,希望它不要毁在我们的手上。
故宫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象征,代表了我国历代人民的智慧,自身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应当被保护,更应该被尊重。
走在故宫里面,看着庄严的红墙黄瓦,踩着块块青砖,是否会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聆听到这位“600多岁老人”的故事呢?
信息来源:
1.潇湘晨报:《故宫,你低调点!》2019-02-20 08:26
2.央视新闻:《新影像|守护186万件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历经三次浩大修缮》2020-12-04 06:32
3.澎湃新闻:《“云展”故宫前世今生:你未必见过的那些老照片与档案》2021-07-0108:41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