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八月至,不可遗忘的习俗有哪些?

发表时间: 2024-08-29 10:02

八月至,不可遗忘的习俗有哪些?

导语

农历八月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时,可以说我国的乡村都已经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无论是田间还是市集,无不充满着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农历八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月份,在这个月份中包含了多种节庆活动,所以我国的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农历八月的习俗。

那么你知道进入农历八月后有哪些习俗不能忘记的吗?

如果你不清楚的话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三个民间关于农历八月的禁忌!

农历八月初三—祭灶

首先要说的一个习俗就是在农历八月初三这天,家中的男主人就应该准备好祭拜灶王爷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物品对灶王爷进行祭灶。

有的人对于这个习俗可能会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在八月初三要祭灶呢?

其实这个习俗也并不是只有在八月份才有,其实在每年的腊月也会有这样祭灶的习俗,而在八月初三这天祭灶其实是在腊月祭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在腊月祭灶是为了庇佑家人能够吃到年夜饭,但是在农历八月祭灶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对灶王爷的尊敬,这一天也是神灵和人间的界限交汇之时。

所以这一天,灶王爷会走进家中查看家人的生活,所以在这一天祭灶祭拜的内容就变成了向灶王爷展示我家的美好幸福。

那么祭灶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般而言,祭灶需要在正午这之前就做好准备,将供桌摆放整齐,然后差不多时间的时候就需要将准备好的甜品供奉上去。

这个“甜”被认为有讨好的意思,所以在古代人们会将蜜瓜称为蜜瓜,并且还会准备一些糕点等甜品,希望能够祈求灶王爷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除了这些,就像粽子、元宵来祭灶的人也可以将其放入甜品中一起供奉,这能审证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期盼与希望。

农历八月十五—拜月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秋天逐渐强势来袭,天气也是凉爽又干燥,人们在这一天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秋天不仅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在这一天,民间会流传着一句话:“虫鸣叫好,晒衣麻长,白露水寒,拜月正当”

而这句话中的“拜月”就是每年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最重视的一件事,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祭拜月神最好的日子。

而且依照我国传统,只有家中有地位较高的人,或者行事比较低调的人才能参加,这个活动更多的是女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家中的男性是不能参与其中的。

同时,在这个时候进行拜月,有着祈使家中女子更加心灵手巧的寓意,并且还可以使家中女子更加美丽动人。

拜月的过程中,一般是将香烛点燃献给月亮,然后以手里的扇子扇出一阵阵凉风,再以洁白如柔肤一样的手掌对着月亮轻轻抚摸三下,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拜月。

之后回到家里,在镜子前再以洁白柔肤的手掌轻轻抚摸三下,这样就能令家中女性得到更好的保佑。 其实这点拜月也是一种形式而已,其祝福主要是存在于人的心里,只要心诚则灵。

尤其是刚出嫁的小媳妇以及死去亲人的妇女只能进行简单的拜月仪式,这样才能使她们越来越受丈夫宠爱,并且还可以使自己的亲人来世更好。

行走亲访友,团圆美好。

除了上面两个习俗之外,在农历八月份还有两个习俗尤其是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上人们最常见的一种习俗,那就是行走亲访友的习俗。

在经历了一场丰收过后,村民们带着新鲜出炉的新米回到家中,感恩食神对自己的庇佑,同时还要思念乡中的亲人,这个时候将稻米做成礼品送给亲友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感恩亲戚朋友之间的帮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带着稻米上门拜访的方式已经很少见了,人们一般会选择用礼盒等方式递送各种物件,但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月饼了。

因为中秋节赐予我们团聚的美好寓意,人们为了衍生出各种不同口味的美好祝福,所以将美好的祝福包裹成了美味可口的月饼,同时这种方式也让这种习俗愈发流行起来。

有句话说:“过节不送礼”,可见其实礼品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心意到了就好,但是既然要过节,就应该具备过节气氛,让路上的亲戚朋友感受到团圆、团聚的喜庆气氛,所以最好的是带上双数数量的物品,而有辈分差异的人则应该带上象征团圆、团聚意义上的物件。

结语

无论是祭灶还是拜月,其实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的这些观念。

寓意团圆的八月更应该用心去经营生活,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将拥有一个又好又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