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非凡抉择:河南女子放弃名校选择非洲出家

发表时间: 2024-08-10 19:19

非凡抉择:河南女子放弃名校选择非洲出家

你心中的尼姑是什么样的?

是穿黑丝戴假发用苹果手机,白天穿僧袍逛夜店?还是青灯古佛,礼佛诵经?

有这么一位尼姑,她高考完去了一趟寺庙,回来后梦见佛祖托梦给她。

于是放弃985高校的录取,毅然决然地投进佛祖的“怀抱”,跟随“老爸”到非洲建庙传教。

当时被誉为“中国最美女尼姑”的孝同,如今17年过去了,35岁仍然像以前那样漂亮。

他们为何放弃国内优越的环境,去往非洲建立寺庙呢?

耳濡目染

学生时期的孝同和绝大多数河南学子一样,只能投进学海里“厮杀”,才有机会爬上岸。

但是她又与其他孩子不同,她妈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也会把佛教文化带进家里。

似乎天生对佛法有感悟力,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似乎更显得“灵台清明”

从不在乎外界的负面评价,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为人也比较恬淡。

众所周知,河南考生考上好大学的难度大,考上985、211对农村学生来说不是天方夜谭也称得上是困难重重。

即便求学生涯略有波折,也逆流而上考上了一所985高校。

虽然不知道亲朋好友对她怎么赞赏的,但如果把自己带入这个角色想象一下,夸奖声一定从村头排到村尾。

搞不好学校都要打电话过来抢人,倍有面子。

如果按部就班的话,在2007年考上名校毕业后创下一番成就的可能性很大。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来了。

一次出行,父亲后悔一生

好像从古至今,高考完总要去旅游一次,孝同也不例外。

由于妈妈是佛教信徒,便去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天台寺

寺庙修行的方式很多,有的诵读经文,这是最常见的;有的自我折磨和牺牲,俗称苦行僧。

而天台寺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用音乐修行的地方。

这里的僧人谨遵戒律,在戒酒、肉、色的基础上增加了金钱、手机、电脑等容易让人迷失的物品。

天台寺的禅师们清心素斋、红颜青灯、诵经礼佛、禅乐琴声。

不免想到快节奏的时代下,物欲早已让人迷失了自我,每天匆匆忙忙追求碎银几两,偏偏几两碎银,可解万众惆怅。

孝同深受悟乐禅师的禅乐教化思想影响,萌发了剃度为尼的种子。

夜间在梦中受到佛祖点拨,那颗种子愈发长大,仿佛心里有个声音要自己留下来。

孝同遵从了本心,和父母诉说要在这里剃度出家。

妈妈是很赞成的,毕竟自己也是佛教信徒,自然是希望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爸爸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拥护者不同意这一想法,07年的时候国家正需要人才发展。

就算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也会有不错的工作,更何况就这一个孩子,以后养老送终还是个问题。

就算说再多,要走的人留不住,只能同意了。

谁懂这个老父亲的心情啊!好不容易呵护起来的“小棉袄”,去一趟天台寺女儿没了,

“中国最美女尼姑”

孝同剃度后不曾下山,一直在寺里修行禅乐。

在一次天台寺举行的法会上,一位游客拍下了孝同的照片并上传到网上。

没多久就火了起来,光在电视剧里见过颜值很高的和尚尼姑,现实是第一次见。

那时候还没有“亚洲四大邪术”,无论是照片还是人像都是非常真实。

孝同和后来奶茶妹妹的走红方式如出一辙,貌美如花加上学霸属性,尼姑的身份更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女尼姑”。

后来有人来到天台寺发现孝同不见了,有猜测她坚持不住还俗了,也有人猜测她被人拆穿身份后跑了。

直到今年,有博主在非洲找到了孝同,和17年前比并没有太大变化。

非洲养病

应该有很多人好奇,国内条件这么好又比较重视佛教文化,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非洲呢?

原天台寺的主持悟乐方丈身体比较差,到非洲一方面是为了养病,其次是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于是建立了非洲第一家寺院。

寺里的女僧称悟乐方丈为“老爸”,看来现代寺庙也会接受部分俗世文化的发展。

寺庙虽然建在非洲,但是马达加斯加这个地方和我们对非洲的固有印象不同。

环境特别适合养身体,气温常年在8——27度,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

大部分地区都是牧场和森林,看博主拍摄当地环境,还是有不少植被覆盖。

不过没有那么茂盛,覆盖率也不是很高,起码和九华山相比是差了不少。

这里女僧众多,一百多个僧人里面女僧就有80个,大部分是从天台寺追随悟乐方丈过来的。

还有一位带着孩子专门从国内过来只为出家。

这位小僧人就是半年前,妈妈看破了红尘带他来找悟乐方丈出家。

只因不想让孩子走世人的路,人总有生老病死的苦、求学的苦、成家立业的苦。

不是很理解这位女僧妈妈的做法,世间路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哪怕出家也会经历生老病死,也要学习佛经,成家立业的苦只是变成了其他。不理解,但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不过孝同透露出在国内是不让小孩子出家的,所以那位女僧才到了非洲。

这里多位女僧出家的理由引起争议,“我先生对我特别好,但是这不是长久的。”

在小编的世界观里,爱情的长久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关系是否能持续满足彼此的需求。

那么这位女僧的话,理解成“如果关系不能持续提供双方所需的价值和满足,那么就维持不长久”不知道是否合适。

还有位女僧的理由是家里不用她操心,内什么事干导致内心空虚,为了得到满足选择出家,原话是:

“家里面吃的也还好,他对我也挺用心的,孩子也比较听话,但是始终觉得心里是空虚的,喜欢到处看风景来寻找充实,却还是得不到满足。”

看完感觉有点像《周处初三害》,感觉怪怪的又说不上来什么。

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交流的魅力。

当初为了建这座中国寺庙没少下功夫,这些雕刻都是专门从国内运过来的,到这里都已经裂开了。

剧院里面还有非洲最大的一块LED屏和整齐划一的编钟。

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才建立起来的。

孝同出家已经17年了,外界各种声音都有,但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12.9.7——禅乐与修行 湖北天台寺僧人组建中国首支禅乐团

抖音个人账号2024.8.8——小钟Joh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