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践行君子七慎:人生的处世哲学

发表时间: 2024-07-17 20:59

践行君子七慎:人生的处世哲学


“君子七慎”最早出自《礼记•中庸》,作者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君子七慎”具体指的是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
慎言以养其德 慎行以坚其志 慎微以查秋毫 慎独以守其心 慎欲须知足常乐 慎友便所遇皆良人 慎初则勿以恶小而为之 但唯有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言
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慎行
行慎则能坚其志,言慎则能崇其德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里的名句,“言必信,行必果”,现在大家几乎都把它当成褒义来用,因为主流思想认为诚信很重要,特别强调“信”的价值,言而无信是坏人。
但实际上,《论语》中,孔子亲口说的完整原文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说话必须诚实讲信用、做事一定坚持到底,这是浅薄的小人的做法啊。
实际上,根据历史记载,孔子自己也做过不诚信的事情,脸不红心不跳地骗人。所以,对于康德那种坚信“宁死不能说谎”的死脑袋哲学家,孔子一定会蔑视之。而倡导统治者应该用谎言来治理国家的柏拉图,大概能在这个方面得到孔子的欣赏。
继承了孔子的孟子,进一步阐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我们都应该做“大人”,千万别做“小人”。

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慎微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是出自我国古代哲人老子之口。这句话可以解读为:即使面对看似难以实现的目标,也需要从容易的部分开始做起,不断积累。同时,伟大的事业也是从细小的细节开始,需要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处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当今中国商场,不缺雄心勃勃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种典章制度,缺少的是不折不扣贯彻典章制度的执行力。我们要取得大的成绩,就必须改变浮躁的心态,兢兢业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这样才会攀上成功的巅峰。

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注重每一个细节,因为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我们最终的成败。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珍视每一个细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独
守心明性,克己慎独,独善其身

一念慈,万事顺,克己慎独 守心明性 ,独善其身,事事常不能与之共情,何须争辩,无需再盼,事物各有流派属性 人各有偏爱立场 所以无需在观念各异中寻找理解,若无共鸣,沉默即安。若无回声,无声即声。

事事常不能与之共情,何须争辩,无需再盼,事物各有流派属性 人各有偏爱立场 所以无需在观念各异中寻找理解,
若无共鸣,沉默即安。若无回声,无声即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慎欲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民日报》:“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潜移默化中,你也会越来越优秀。”



慎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荀子》中也说道:“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故与智者为伍,必能增长智慧;与仁者为伴,必能培育仁德。

因此与智者、仁者同心同德,携手同行,就是符合宇宙法则最好的德性,最好的德行,最好的法门,最好的修行,道德统一,必然卓越,必然转凡为圣。

很精辟的一段话:“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就是养脑;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是养心;和漂亮的人在一起,就是养颜;和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是慢性自杀。”

“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因为你都不好意思吊儿郎当了,人是环境产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 鲁迅


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不言而喻,品德修养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只有在细枝末节的方面下足了功夫,才不致于在大处犯下过失。

而对于施舍恩惠的对象,我们应当有所选择,只有去帮助那些没有回报能力的人才能杜绝我们思其回报的私心,才能真正有益于善心的培养。

一个修养好的人,在细微的事情上也谨言慎行,不因其小就有违道义,凡是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不一致的,再小的事也不做。

从助人方面而言,多为善而不报,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少些锦上添花。

故《梵网经菩萨戒》云:
“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善小,与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道理相近也。世人多好大,而少能领悟佛教语“一滴水中看世界”。晶莹的一滴水,有如明镜,足以鉴人,或任人自照。


慎终: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人与人之间,因为信任才敢掏心掏肺,心与心之间,因为信任才敢靠近。信任难得,不要见人就给,信任只有一次,失去就是永远。茶凉了可以再续,心凉了就再也暖不回来了。不为难自己,不辜负岁月。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好好爱自己,把期望降低,把依赖变少,你会过得很好。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人生一场梦,梦醒一场空。云水禅心,淡泊名利。随喜日常,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