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14 09:32
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美德,后来我们把它展开来理解,分为五个步骤。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就写在《中庸》里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只要能够完成这五个步骤,就达到了实事求是的境界。
可见,实事求是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做到是不太容易的,所以,越是能实事求是的人越厉害。
今天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详细讲一讲实事求是的精髓。
01
博学之
一个人为什么要博学?
现代人太急躁,总想听完课,学点东西,马上就可以应用。这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是做学问的大忌讳。
孔子一再告诉我们,学的目的,四个字而已:学则不固。学来学去,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固执而已。
所以以后听到一个意见的时候,我们要把它放在脑袋里,当作一个参考。
尽管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好是坏,也没有能力分辨它的对与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
但是我们把它听进去,放在脑海里面,时不时掂量思考一番,而不是偏执地认为是对的或是错的,这样时机到了,自然可以应用。
看到“学则不固”,我们还要想到另一句与它相反相成的话,叫作学以穷理。
一方面是通过学习让自己不固执,另一方面,自己还要有执著于学的态度,追寻真理。
当我们听到一句话,赶快要想相反的另一句话,然后把两句话合在一起想,才会比较周全。
比如,当我们听到“心想事成”时,不要太高兴,要马上想到“事与愿违”,因为事情往往是你想做,它偏偏就是不让你完成。
一个人要博学,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博学不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而是要很广泛地像扫描器一样,扫了一遍又一遍。
我们要知道,不管扫几遍,都会有疏漏。所以做人要谦虚,有些话,你没有听过,你不能否定它,你也没有资格去否定它。
但是你也不能断然相信它,否则就害死自己了。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老是将信将疑?
就是因为如果相信了,万一是假的,我们就倒霉了;如果不相信,万一它是真的,我们也会倒霉。这个就叫作实事求是。
02
审问之
审问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问”前面加上一个“审”?
现在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都要求小孩要勇敢地举手,勇敢地发问,那就糟糕了。
《易经》讲得很清楚,问问题要很谨慎:自己要先想一想,不要不想就问,老师还没有讲完就问,那根本就是开玩笑。
老师讲完了,自己仔细想想,想不通,问问同学,不要直接就去问老师。
中国人经常会先问左右的人,再问远一点的人,最后大家都不懂,才去请教老师。
现在很多教师用西方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踊跃提问,结果是老师一个小时的课堂时间根本讲不了什么。
因为老师一开口,就有学生提问,老师只能停下来,回答他。再开讲不一会儿,又有人问问题。这样岔到最后,什么都教不了。
所以应该把这个叫作玩游戏,就是西方人所说的 game。
每个老师上课都有个中心议题,就是这节课要讲什么,只有等老师讲完了,学生才能发问,否则就是干扰其他人学习。
可是现在很多人搞不懂这些,还拼命鼓吹要从小教小孩勇敢提问,最终就使得孩子成为大家都讨厌的人。
03
慎思之
慎思之,为什么要谨慎地思虑?
现在我们总讲“思考”,这也是我很不赞成的。
“考”,没有“心”,要慎重地思虑,用“虑”不用“考”,因为思虑要用心。
我讲句不客气的话,现代人很少用心,大部分人是不用心的。
04
明辨之
明辨之,要做到真的很难。因为任何一个人所讲的,都有相当的道理。
这句话一定要弄清楚了,任何人在同一时间,只能讲一部分的道理,绝对没有办法把所有道理都讲完。
因为时间不许可,而且就算能讲完,听的人不一定听得懂。
所以要辨别一个人讲得对不对,是相当难的。
因此,我们就要从实践里面去体悟,先做做看,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就是知行合一。
学生听完课以后,不要急着对老师发出疑问。
如果一个学生总对老师产生疑问,那就不要跟这个老师学习,去选一个自己认为好的老师去学不是更好吗?
今天有很多学生,存心想考倒老师,这样做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对自己、对老师都没有好处。
所以,中国人讲求敬,敬就是要尊重,要有恭敬之心。
看得起自己的人,才会看得起别人,凡是看不起别人的人,基本上都看不起自己,这样就很清楚了。
我们好好地在实践当中检验学问,然后找到治本而非仅仅治标的方法。
实事求是就要求在同样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治本的,而不要仅仅治标的。
什么叫治本?
就是考虑得长远一些,使事情没有后遗症,没有后遗症才叫治本。如果这阵子救起来了,过两天又栽下去了,那还不如不救。
只考虑眼前,急功近利,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却带来了更多的大问题,这是现代人经常犯的毛病。这样的解决方式,还不如不解决!
05
笃学之
中国人只有一个关键,就是愿意不愿意。
什么叫生产力?外国的解释对我们是没有用的,中国人的生产力,就是我愿意。
我愿意,生产力就高;我不愿意,生产力就低。愿意不愿意就是用心不用心。
所以,我经常告诉很多人:努力是没有用的。
一个人很努力,努力地打小报告,努力地制造问题,努力地浪费资源,这也是努力,这种努力当然是没有用的。
当我们听到“努力没有用”,我们一定要想到另外一句话:用心才要紧!
用心才有资格马马虎虎,但是中国人只要不用心,那就是马虎!
说难听一点,我们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不急不缓地进行着,因为前面快后面一定慢。
凡是计划很快就做出来的,执行起来都很困难,疏漏百出,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于是整天要开会研究。
需要天天开会讨论研究的计划,就表示是当时没有成熟的计划。
如果学西方那套,什么都讲究快,快了还要更快,结果就是死得更快。西方现在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环境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慢了;当环境慢的时候,我们就要快起来。
我们步步为营,走一步算一步,每一步都很踏实,要那么快干什么?
我们最开始的经济发展要求是快,全民大跃进,但是后来意识到,光求快是很危险的,所以改成“又快又好”的经济策略。
可后来又发现,这也做不到,现在终于回归实事求是的道路——发展又好又快的经济。
把“好”摆在前面,“好”比较要紧,“快”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