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2 17:42
现在重庆的旅游业也是一片红火,毕竟重庆是一个山城,发展也是很好的。
那么在这多山的环境中,重庆就自然有一座山脉,而这座山脉上有一座佛教古寺,也就是有名的大足石刻。
新中国成立后,大足石刻就被国家列入一个重要的文物遗存,日后,这就成为了一个博物馆,也是国家的一个5A级景区。
走进大足石刻中,是一个古老的宝顶山,而这宝顶山也是由南宋一位名叫赵智凤的一代宗师在佛祖的召唤下,前往宝顶山上修建起来的。
在这宝顶山中他也刻下了很多的佛像和佛教经典,所以这宝顶山和大足石刻后来都被称为了“重庆的鼻祖佛陀”,然而在这宝顶山中,出现了一幕令人哭笑不得。
在参观宝顶山中的时候,导游说这其中有一幅是非常重要的,被称为父母恩重经,而事实上竟是一名包工头的自我推荐。
在公元1121年,南宋景定六年间,一个名叫赵智凤的和尚受一声佛主的感召,前去宝顶山修建起了现在有名的大足石刻,目前大足石刻中有主要五处:南山寺、北山寺、宝顶山、流芳寺和神来寺五大处,其中宝顶山上的石刻最为多,同时也是最显著的一处。
在宝顶山中的话,最为显著的当然是大卧佛了,面积也是最大的,据说现在只能参观到摩崖,古代还有两座摩崖。
大卧佛后面的佛像里,有一幅可以说是重庆石刻中最具规模的作品了,这就是被命名为“父母恩重经”的一幅浮雕墙。
在大卧佛隔壁观音窟房内则庄严的安坐着一尊坐佛,有着五米多高。
在这尊佛像的旁边石壁内,记录着释迦牟尼诞生的过程,它庄严的坐在八支莲花台上,其莲花台直接刻画在石壁内,高大的佛尊有着像一条大龙的线条,在佛尊的后方还有一具刻画完整的螺线装饰。
在大卧佛的东南方向距离地面八米的位置,是一个名为毗卢洞的一处浮雕精品,这毗卢洞的名字最早是来自于《梵王藏经》的毗卢遮那菩萨地藏世主。
其中的浮雕内容则将佛教的一些主要故事用浅浮雕的形式刻画上去,好像在佛教传授中做一次佛学经典的宣传,将佛教的教义在这些浮雕当中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佛教浮雕形式中宣扬佛教思想的东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其中父母恩重经则是经典古典故事-阿阇丸王的故事,将其中的阿阇丸王的故事,被创作者放在了这些浮雕当中,将整个故事放在了浮雕中,从而以小博大。
为了在这些石壁中表现出更加详实的故事,赵智凤可谓是呕心沥血,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全部刻画在石刻之中,表现出来,将佛教所宣扬的孝道思想在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处佛的生平事迹都是这样。
在父母恩重经这一处中,展现的就是阿阇丸王和他的父母,同时也是以阿阇丸王作为代表,这是因为佛祖对阿阇丸王太监有一种用意,想借助他来让整个佛教教派蓬勃发展。
在佛祖的召唤下,阿阇丸王也是前去拜见佛祖,但是他此时却有一肚子的疑虑,要知道当时的时候,佛祖的声名从来没有被人问倒,更别说有疑虑的。
但是阿阇丸王却陷入到这种无尽的疑虑中,而佛祖却看出了这一点,对阿阇丸王说:“人间间难免有私心,那么就让你用这个疑虑来验验,你所疑惑的东西,这么久我佛的修行中有没有偏离核心。
阿阇丸王说:“我只是担心自己的根本修行流于形式,不知道有没有正本,想要通过这个来检验一番。”
阿阇丸王说完,佛祖则取下了一串念珠,叫做孝珠,然后将其扔给阿阇丸王:“这串珠子中有108颗珠子,你回去后,将其佩在左手一周,将你所做的事情看成是孝道行为,当做是对父母补偿,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修行中不走偏,才能走向正途。”
就在昨天,有网友却发现了大足石刻中的一处浮雕竟然是有整整一处被包工头占据了,所谓的父母恩重经,竟变为了一处宣传窗口,让自己刻在了石刻中,来博一瞬“弟子”名气。
这处浮雕为“孔雀明王经”,而其中的包工头则是主持修建这处的赵智凤,而赵智凤也没有否认,而是说:“这可是宝贵的石刻资料呢”,
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台阶:“我只是为了宣扬父母的思想”。
仍有很多人对其行为强烈的不满,不满于他将自己的形象刻在了一处佛教经典中,这是对佛祖的亵渎,同时也是对佛教的侮辱。
在当时,赵智凤毕竟是一处主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学佛人,当时修建石刻,需要一名主持人物,尤其是那个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需要一名主持人物。
并且此时的赵智凤也在佛教中名声大噪,所以就有了赵智凤主持修建石刻的事情,而赵智凤本身又是一名寥寥无几的文化人,所以就想借此宣扬自己。
于是在石刻中刻下了自己的形象,同时又将自己刻上了弟子的名号,所以这就成为了他过后被“仰慕”了一番,成为了他炫耀的资本。
他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到了理由,他用了一种政治家的手法,将母亲的名字刻在其中,同时宣扬政治家的孝道,用自己的权利将母亲的名字刻在石刻中夸耀。
赵智凤此举也是在狡辩,用父母为名,用弘扬中国传统,用孝敬父母的名义来为自己辩解,所以此举举措,其用心可识。
结论中,赵智凤此举也是有失偏颇,同时也是有瑕瑜掩映之嫌。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大足石刻的修建被停止,同时也没有再进行修建工程,只是简单的修建和保护,并对其进行简单的理石处理。
如今我们也不应该将他人的过失归咎到孩子身上,我们应该激励创作人去创作更加的好作品,将佛教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将佛教的思想去宣扬出去。
我们也应该让赵智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应该将自己的思想行为强加于他人,占据公众资源,破坏佛教文化的正常传播,同时也是在对佛教进行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