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探究道德经第四章真谛:地气与道的关系揭秘

发表时间: 2024-07-09 12:34

探究道德经第四章真谛:地气与道的关系揭秘

老子传授《道德经》图

老子在2500多年前完成的旷世巨作《道德经》,至今读来依旧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获益匪浅。

他在《道德经》中的第4章是这么论述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用现代文来说便是:

道看似虚无而用处又似没有极限的样子。深远之极,如同万物的宗祖。它将自己的锐气收敛,却又能轻松化解重重的纷杂;它将自己的光芒隐藏,又能与俗尘混同。它深沉的让人难以了解,又像时刻存在于万事万物的周围一样。我不知道谁孕育了这样的道,似乎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和光同尘

解读:

大道高大的比宇宙还大,大道卑微的比蝼蚁还小。正因为大道从来没有好高恶下,所以宇宙之间没有谁比得过大道。

据传,在老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有一个叫杨子的思想家,他气宇轩昂、举止不凡,是当时的弄潮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妥妥的一个成功人士。但他有一个烦恼:由于总是被捧在天上,所以不能与普通人其乐融融地相处。

杨子

他为此专门去拜访老子,老子在远处就看到了他,隔着老远就朝他喊道:“以前我还很看好你,认为你前途无量,现在看来我错了!”

杨子一脸愕然,呆若木鸡地伫立在原地。

等他缓过神来,便毕恭毕敬地向老子请求其中的道理。

杨子请教老子

老子教授道:“大‬才‬之人‬的‬才华‬并不会‬表露在外,相反看上去还有些木讷‬。而你呢?面带骄傲之色,而‬你不自觉。一个人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赶紧‬舍弃‬这些‬毛病‬,让自己看起来‬再笨一些、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

杨子顿悟,从此故意表现得平凡一点,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变得接地气了,自然而然他的人缘也跟着好了起来。

和其光、同其尘,方能养德修道

启发:

当下社会人人醉心于功名利禄,一旦小有成就,就不知天高地厚,往往轻视不如自己的人群,甚至轻视曾经的亲朋好友,就连对待自己的贫苦父母、糟糠之妻也是面露鄙夷之色。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大才呢?相反,等到他日薄西山的时候,所遭受的鄙夷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说啊,我们要始终跟大道站在一起,上能“和其光”,下能“同其尘”,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德之人啊!长此以往的坚持,终究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