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善良之道:为何真正的善良始于体谅他人

发表时间: 2024-09-04 20:05

善良之道:为何真正的善良始于体谅他人

对人性善恶概念的粗浅认识

人之初,性本善。先从三字经的第一句说起。关于人性善与恶的思辨,有后人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之争。大概的意思是孟子说人性之初就是善的,而荀子更看重人的本能欲望,认为人本性无分善恶,都是后天造成。其实两位先贤说的并不矛盾,都是说后天的道德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都是弘扬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思想,实现大同社会。可见善良对衡量人好坏的参照作用是多么重要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道德经里也明确的告诉人们美丑善恶是相对而言的,是衡量社会和人的最重要的尺子!不仅是圣人这么说,我们出生后受到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见善良是人立身之本。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坏人,所有人都称自己是个好人,至少在达到某种目的时对外传递的信息都是善意的,或者是以善意编织谎言借口。世间事真假难辨,好坏难分,一个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好人或者是一个坏人,但你不能说他是一个完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性,阴阳相对,人性的本质上就是善与恶的交织后的显化过程。没有绝对,都是相对。无论是非,源于立场。任何过程,归于因果。积极对应着消极,善良对抗着邪恶,交织着形成了个人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选择。所以说我认为,人性的善恶之所以在个体上表现不同,是交织的作用,是差别显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有的人给人感觉天性善良一些,反之有的人天性恶的方面展现的多一些。但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变化,人的经历 ,后天感悟,受人点拨,感化开悟等因素而改变的。

其实产生人性善恶这样概念的分辨,完完全全是建立在人生存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来决定的。人生于世上,生存是第一需要,为生存而发生的身体行动和意识活动,全部行为无非两个字:一进一出。进为受,受所需。出为换,换所需。皆为需,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而已。进的是利,出的是力。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变化,必然打破内外的平衡,就会惹来因果报应。由此多和少,是与非,好和坏,善与恶,美和丑,强与弱,大和小,生与死等概念对应着充斥在每个人的脑海欲念和情绪当中,言行则激荡在人与人的关系之间。于是乎人们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实为师出有名,是为不辩不明。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利己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善与恶对立而生,善就是利他,善是宇宙法则,可谓阴阳正反来理解,是保证宇宙间万物万事运行规律不乱,周而复始的正向驱动力,恶反之。人道从于天道才能生生不息,人从善如流才能归于人道,顺应天道,实为生存之道,反之亦然。

认清自己很难

正确认识自己是人判断事物的根本,一个人认清自己太难了!这里主要探讨对人性善恶方面的认识,概括起来说就是:“人对追求利益和满足欲求方面的所作所为是产生善恶初因的根本,特别是在巨大利益和超级欲求面前呈现出的状态,自己是很难评判的,尤其是对自己能力的优劣和心性的善恶是难以区分的。” 在利益纷争面前,少有人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是由自己能力不济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使心里知道,但是让自己向外承认是很难的。在困难面前,也少有人去主动承担重担,特别是与己无关的问题,除非是迫于无奈,没有退路不得已。那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困难面前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都是天选之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是人类善之楷模。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情绪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言行上就会给人以影响,或晴或阴,善行使人如沐春风,恶举伤害他人,比如最简单的负面情绪对人对己的伤害却很大。一般人遇到问题是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多半首先想到的就是攀比,别人怎么怎么样,社会不公平,琢磨着凭什么,接着演化成心里落差,促生出心理活动,随后就改变着人的思想,影响着人的言行作为。嫉妒抱怨,恶意毫不隐藏,讥讽报复,恶行暴露无遗。善恶之间,一字之差。大善可造福人间,流芳千古;大恶令生灵涂炭,遗臭万年。

人认清自己是无法在一个孤立的个体当中完成的,脱离了社会、人群外部的环境影响,就不能认清一个人,包括自己和他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特别是在利益和欲求面前,由此而展开了衡量人性善恶的所有初因。同时受着心性、情绪、欲望、嫉妒、生理、病痛、亲情、遗传、思维、信仰、执着、认知层次,以及外部干扰等太多因素的影响。佛学概括总结的好,就是“贪嗔痴慢疑”。人性善恶的初因也可能受着我们人类意识不能理解和左右的事物影响,比如果报,累世业力的影响。但无一不是对利益得失和欲求是否满足的自然反应,哪怕是一瞬间的表现,也是人心性交织的结果。这时人是被众多因素交织着影响的,干扰太多,内外难以通达透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的也是你的外在表现,而对事物的判断又陷入了另一个人的心性考验当中,难以认清自己。

所以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是什么人,是哪种人,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人不知己恶,不明己善。不能说完全不了解自己,但是对于得失取舍的抉择,是与非的判断,善意与恶念的外在呈现是不能完全让他人和自己满意的。方向错了,一切都是反向作用,目的不同,得失标准当然不一样。亲疏有分,一定遭人诟病。内外有别,肯定难以服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的善恶之间的评判,主要就体现在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认知上。把别人当自己,你就会让人感觉到善良;把别人当别人,别人的事少掺和,确实是聪明之举;眼里只有自己,你的行为就自然会让人感觉自私自利;把自己当别人,公正无私,你会进入到无我的状态。等你能看清楚自己,基本就进入开悟的状态了,能得大自在啊!看清了自己,才能正确理解他人,认识世界,不然你会一直混沌度日,活不明白。

看清自己虽难,辩清是非尤为重要,不然你就是你的对立面!

谁都不容易

人这一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都在为了生存需求和满足欲求忙碌着。不同人的命运有着不同的轨迹,他们受着先天和后天条件的影响,不同时间和地域有着不同的差别,相同的是人人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幸福的人基本相似,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但其不知,即使你看到的神一样的人和过着神仙一样生活的人,也都有自己痛苦和不堪。只不过他人的个体私密你看不到,层次不同你体验不到,思维不同你感悟不了,维度不一你无法触及!孔雀开屏展现的是前面的美丽,可后面那丑陋的屁股却不愿意示人。

人分三六九等,人这一生幸福的事确实差不多,但背后的痛苦和不幸却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言之隐。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谁的生活不曾一地鸡毛。无论什么样的人,富贵贫穷,善恶美丑,都有着自己的痛苦和不堪。我曾试着归纳各种痛苦的分类,但后来发现我是多么的无知愚蠢。古圣先贤早就为我们打开了智慧之门,宇宙间万事万物是对立统一的,美丑相对,善恶相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天不可能把所有的美好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阴有阳,有圆有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人都追求完美,烦恼由此而生。人生哪能都如愿,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五味杂陈什么滋味都得尝,不完美才是圆满。还是佛学概括的好,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热。一切皆因果,源于欲望和生存。普通人是跳不出来的,构成了每个人千差万别,跌宕起伏的斑斓人生。

人生就是你有你的苦,我有我的难。不要羡慕嫉妒他人的光鲜,那是你没有体验到他的痛苦心酸,每个人能够说出来的苦都不算他心里最苦的。我们可以不在乎强权豪强的色厉内荏,也可以不理会商贾富豪的惶惶不安。但我们需要走心的是,压弯父母腰身的是那养家的重担,是丈夫的苦而不言,是妻子的付出分担,是现在孩子的苦读内卷。也需要感恩的是什么人在守护着国泰民安,是谁在为了我们负重前行,是谁总是在危险来了之后挡在我们面前。也需要我们清醒知道的是还有多少人连活着都很艰难,对那些为了养家糊口,拼死拼活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你还好意思说他们粗俗野蛮?忍心说他们行为不端?还会再要求他们无私奉献?还有一般人的视线不愿触及到的社会边缘,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社会不公,覆盖不全。你无法感受,一个在心里和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的人,刻意掩盖着他不愿意示人的悲催。他们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你千万不要递上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你还能看到那些现在身处炮火连天战乱之邦的儿童少年,你就知道现在的你是多么的幸福安然。你会明白,就算你觉得自己再惨,也会有人比你更难!

谁都不容易,看你和谁比,看你说哪边!

世间最大的恶是故意为难他人

恶给人造成的伤害有很多种,但有主观故意与否的区别。有些人的行为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甚至好心办坏事,无论是否利己,但无主观故意,有的是认识不到,有的是阴差阳错,因果自有报应,自担自果。这些人的过错尚可原谅,从人性善恶的角度尚不构成恶人的称号。可是有的人所作所为,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故意为难他人,甚至损人不利己,为难那些与其有利益分争的人,为难那些有求于他的人,为难那些不如他的人,为难那些本是他职责范围内应该帮助与支持的人,甚至为难那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这些人明知故犯,心理扭曲,思想灰暗,整个言行充满了主观恶意。这些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就是恶人,小恶故意刁难,影响情绪,制造麻烦,设置障碍,拦路绊脚,大害断人财路,取人后路,毁人家庭,误人前途,背信弃义,打击诬陷,伤害杀害。所以说世间最大的恶就是故意为难他人。

故意为难他人,如果是为了一己之私还可以理解,可恶的是有的还损人不利己。但最可恶的是那些掌握着公权力却不思为公众谋福祉,而把职责和权力当做谋私的工具,把公权力当成自己的私人权力,把公共平台当成自家后院,故意为难刁难那些需要他的人。我曾经试着分析这些人的心理,其实还是满复杂的,非同类还真是难以共情。这类人三教九流都有,各个层次都在,豪强欺压百姓可恨,弱势群体相残可悲。这些人都是他的人生所经受的因果报应,是内心善恶交织斗争显化的结果,心理失衡,思想灰暗,心中缺爱 ,害怕失去,外强中干,自私自利,性情变态,道德沦丧。有的还善于伪装,演技高超,信口雌黄,狐假虎威。隐瞒欺骗都不是事,道德绑架才难防。不怕流氓有多强大,就怕流氓有文化。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行苟且之事。贪得无厌,雁过拔毛,蚂蚱子也得掰下来一个大腿。巧立名目,强取豪夺,结党营私,无耻至极。轻则伤及无辜,重则危害一方,甚至祸国殃民啊!

天道利而不害,人道为而不争。故意为难他人就是逆了天道,悖了人道。利而不害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为而不争指的就是人在争取正当利益的时候可以尽力去做,但不要采取超常规手段去取得。告诉人们的就是不能用歪门邪道,奇技淫巧去谋取利益。

古圣先贤,智慧无边啊!常念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在做,天在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真正的善良是从体谅他人开始

善于恶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转化的。前面讲过,大多数人是处在不知己恶,明己善的状态,甚至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思考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言行的恶善。人们在逐利的路上任性的挥洒着,少有人会前瞻的考虑因果,多数人只会在意自己的利益,更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于是人们在整个社会活动当中有意无意的影响着,相互之间利害相生,相爱相杀。

善良很容易,不伤害即可。善良不容易,坚持做到太难。真正善良的人会时刻以善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慎独克己,内化与心,外化与形。做到这点太难了,业力有大小,因果有轮回,时间有长短,开悟有早晚。人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时刻警醒自己。要做到真正的善良不易,也无法准确衡量,但从心而论做到向善就可以了。当你认真有过关于善恶的思考,经常自我反思,能感受到他人的不容易,那么你的善念就开始正向驱动了,一切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的善良就是从体谅他人开始,从当下做起。

谁都不容易,包括我们自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无法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伤害。我们改变不了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体谅是理解包容,体谅是感同身受,体谅是认知格局,体谅是察人之难,自醒之始。善念一动,与人与己,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天选之人的体谅就是悲天悯人,可生报国爱民之志,行凛然大义之举。然任何人的体谅都可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谅是同事同行,友好谦让。体谅是朋友兄弟,互助互帮。体谅是夫妻恩爱,白发染霜。体谅是敬老爱小,欢度时光;体谅是把别人当自己,孕育美好善良。体谅是把别人当别人,智慧理解包容。体谅是把自己当别人,大公无私担当;体谅是稳定的情绪,体谅是悦耳的语言,体谅是微笑的脸庞;体谅是不打扰,体谅是不阻挡,体谅是不为难他人,体谅是不打击伤害,体谅是谦卑忍让;体谅也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我心阳光。体谅也可以一声不响,因为我们无能为力。体谅也可以各自安好,因为各走两边;体谅要搞准对象,因为善良要被利用很伤。体谅是能感知到就好,而不是必须要做多少;体谅是利而不害,体谅是为而不争。如此简单,顺应天道,遵从人道,如意法宝。


完成于2024年9月1号,记录自己的人性思考,慎独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