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2 17:04
导读:老话说“八月怕初一”,明日八月初一,究竟怕什么?看老祖宗咋说!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农历八月初一了。农历八月也被称为“仲秋”,这个月还有恰值三秋之半的中秋节,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而且,农历八月也是多数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因此,在老人眼里,农历八月是一个很重要的月份。
八月初一作为农历八月的开始,也是民俗文化中很特别的日子,在农村就有老话说:八月怕初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究竟怕什么?我们来看看老祖宗是咋说的。
明日农历八月初一,有啥说法?
明日八月初一,公历9月3日,按照干支纪年来说,明天也是甲辰年、壬申月、庚午日,这在十二建除择吉中被称为“开日”,其中“开”有着开始、开端的意思,这与八月初一是八月的开端不谋而合,但古人认为“万事开头难”,所以在这个日子应该谨言慎行,以免犯了忌讳。
值得一提的是,明天是农历的八月初一,也是一个“月朔日”。
什么是“月朔日”?
在《说文解字》中对“朔”的解释为:“朔,月一日始苏也”,意思是说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都称为“朔日”,如正月初一、二月初一、三月初一等等都是“朔日”。
农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这是古人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而定制,每个农历月的初一代表着新月周期的开始,在这一天,月球恰好运行至与太阳黄经相等的位置,月球正好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在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我们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
朔日代表新月的开始,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朔日为诗,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更替,如“朔风起时秋意浓,新月如钩挂苍穹”。除此,朔日也是月亮走向圆满的开始,在这天古人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以求新一月的平安与顺利。
明日农历八月初一,也是甲辰年第八个“朔日”,那么,我们的老祖宗究竟怕什么?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八月初一是新月的开始,称为”朔日“,在这天古人都会避免夜晚出行,很多人可能觉得是一些不可告人的说法,其实这并不是迷信,啥说法?
朔日,月亮因被太阳“遮挡”,所以这天在夜晚看不到月亮,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科技,夜晚出行没有手电这种现代照明设备,人们基本都是打着烛灯出行,但由于蜡烛的价格并不便宜,很多人都不舍得用,所以都是依靠月光来看路,但朔日当天并无月光,这就导致夜晚一片漆黑,在这种环境下也不安全,所以古人都会避免在朔日走夜路。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路灯、霓虹灯早已点亮了夜空,但是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在八月初一的夜晚,行走在人烟稀少、路灯昏暗的地方,这也是对自身安全和财物的保障。
老祖宗不仅怕八月初一,还怕农历八月,这是因为农历八月也是秋三月中第二个月份,我们称为“仲秋”。
秋季的第一个月份想必大家也能感觉到,并未有什么秋天的气息,天气还是依旧炎热,特别中午,甚至和在伏天一样,但进入仲秋,特别是白露节气,冷空气就开始转守为攻了,当冷空气占据主导地位,天气将会很快降温,这时候也就正式“入秋”了。
正因为仲秋时节气温变化较大,所以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话就怕大家理解错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秋天变天冻着就好,身体免疫力就会提高,这是错误的想法。其中说的”秋冻”指的则是“三分凉意”,我们老祖宗的本意是说,秋天开始变天的时候,我们注意保暖的同时,可以让身体保持“三分凉意”,从而更好的适应寒冷,并不是让大家冻的牙齿打颤,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仲秋过半往往就要迎来秋收秋种,在此之前更是要注意身体的方方面面,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是农民一年中最为期待的时刻,也是最为繁忙的时刻。然而,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耽误秋收秋种的进度,甚至影响到一年的收成。因此,仲秋时节,我们更要注意身体,确保自己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秋收秋种中去。
明日八月初一,在古时,古人在这天还有一怕:怕下雨。
八月初一下雨有啥怕的?
上面我们提到了农历八月是秋收秋种的重要节点,在我们老祖宗看来,八月初一这天的天气可以预测之后的天气走势,毕竟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古人都是依靠经验来推算天气的,因此,古人很看重八月初一这天的天气。
在《农桑辑要》中有这样的记载:“八月宜晴不宜雨,雨多则妨收”,意思是说八月初一下雨对秋收有着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农作物在成熟前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而连续的阴雨天气则会减少光照时间,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影响籽粒的饱满度和产量。
农谚有提:“八月初一雨一日,连阴九月入了冬”,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初一这天下起了大雨,那么接下来秋季的雨水就会较多,甚至会断断续续一直到冬天。
类似这样的农谚还有很多,如下:
“八月初一不见日,阴雨连绵九月中”
“八月雨打头,农民泪要流”
“八月初一一日晴,秋收粮食堆满仓”
“不怕八月初一晴,就怕八月初一淋”
由此可以看出,八月初一是一个宜晴不宜雨的日子,正所谓“收麦有五忙:割、拉、撵、晒、藏”,其中“晒”指的就是晒粮,往往刚收获的粮食通常含有较高的水分,如果不及时晾晒,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霉菌滋生、发酵等问题。通过晾晒,粮食中的水分得以蒸发,从而降低其水分含量,能够延长储存时间,如果遇上阴雨天气,粮食就会难以及时晾晒,这也是农民秋收最不愿意看到的天气。
总结,老话说“八月怕初一”,明日八月初一,究竟怕啥?你都了解了吗?欢迎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