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7-08 23:23
知道马未都是在2008年,那年央视播出《百家讲坛》节目,马老师以家具收藏为主题共讲了10期,一个收藏大家和文化学者的形象光鲜亮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时间家喻户晓,很受欢迎。
后来他还连续讲了关于陶瓷、玉、杂项等收藏方面的知识,课上因穿插讲述了其多年收藏捡漏、打眼等真实经历,使得讲坛生动有趣,过去这么多年,如今对马老师课上所讲仍旧记忆深刻。
“每到礼拜天,北京有两个地方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人人抬头看升旗;另一个是潘家园,个个低头捡国宝。”这个开场白代入感好强,一下子就把听众拉到了收藏世界。
“瞒着媳妇用买彩电的1600块钱买了一个四扇屏,后来有人出价100万我没卖。”这是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很有纪念意义。
“我每天必须要去地摊转转,有一件黄花梨的柜子就是在地摊上花了500块淘来的,如今放在观复博物馆,价值300多万,有空大伙去看看,那纹理是真漂亮。”马老师这些靠专业技能捡到宝贝的亲身经历,恍惚间让人有何时好事也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痴念。
也就是那一年,我和朋友在一个夏日的上午专门去了一趟东五环外极其偏僻的村落民宅,外表不显山露水,里面却是别有洞天,这里有马未都创立的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取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意)。门票50元,票面设计精美,可以想象靠门票收入来支撑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转显然是不够的。走进馆内,一种浓烈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藏品家具类较多,很值得一看。那天真巧,我和朋友刚从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出来,迎面看见马老师朝我们走来,于是便有了朋友和马老师的这张合影。
马未都因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刊登在中国青年报,而后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破格聘请的一名编辑。王朔的小说《橡皮人》便是拜马老师力荐得以发表,但王朔眼里的马未都却是“一个倒腾文玩的古董贩子。”
马未都讲话应该是遵从生活事实的,他讲X家印脱大衣耍酷让人忍俊不禁。当然也会有夸大的地方,有些原本就是故事嘛,记得他讲自己在东北下乡的一些见闻和体验时,曾说“零下三十多度,只要身上没有汗,即便光屁溜,我们都不会感冒。”“遇到过一个神人,下湖底三个多小时不漏头换气,最终把一个人的尸体找到拖到了岸上。”
近日马未都因裁员事件推上热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马老师讲收藏时候明确给藏友阐述过他的历史观:“不要动不动就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历史,历史只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至于真的假的没必要深究,也不可能完全真实。”借用一下,我想作为吃瓜群众,事件真相真假莫辨,那就不辨,我们只是从中看到了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