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探究基督教在中国乡土的传播路径

发表时间: 2024-08-27 22:08

探究基督教在中国乡土的传播路径

佛教进入中国,是来自西土的僧人传播的。这些番僧,学了汉语之后,一般来说走的是上层路线。一上手,不是讲经,而是玩几手魔术,把人唬住,再说佛法,即使讲佛法,也是格义佛学,比照汉人的成说,比如老庄之学,掺和着讲。把皇帝、贵族和部分的士大夫拢住了,佛教也就站住脚了,然后再传到民间。

基督教的进入,景教那点事说不大清,存而不论。明朝耶稣会士们的传播方式,跟西土番僧类似,走的也是上层路线。不同的是,他们扮成西方来的儒者,借助儒的招牌,偷运基督教的私货。可惜,这样的进路,由于罗马教廷的冥顽,因礼仪之争而中断了。基督教的卷土重来,就有了民间和上层两种路线。走上层路线的,主要是通过办报刊,翻译西学书籍和办学校来影响士大夫。最典型的,就是办墨海书局和《万国公报》的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等一群新教教士。而另外的一些新教教士和多数天主教教士,则倾向于直接进入民间传教。越是偏远的农村,他们越是乐于去,甚至少数民族的寒苦烟瘴之地,也不放过。

一般来说,传教走上层路线,相对比较容易。除了口头传播,还有文字作为媒介。基督教有自己特别的优势,那就是西方的先进科技。明末利玛窦他们,可以显摆的,还只有三棱镜,到了他们的后辈,可以炫耀的东西可就多了。什么望远镜、显微镜、地球仪、新式快枪、四轮马车……很多士大夫,都是因为喜欢这些“奇技淫巧”,才走近基督教的。尽管如此,基督教上层路线看起来能走得通,还是因为时局的变化,来自西方和学习了西方的日本的压力,把这部分传教士抬成了中国人的老师,可这些拜师的中国人,却未必会信教。走上层路线的传教士,让部分的中国人走向了开明,却未必能让他们归主。

反过来,走民间路线的人,倒是一条相当彻底的福音之路。几十年下来,虽然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未必个个都明白基督教义,很多人实际上把圣母玛利亚当成了观世音菩萨,而且信教的人数也不算多。但其信仰,却是相当坚定的。在义和团运动中,很多教徒只要踩一下团民们在地上画的十字,以示叛教即可免遭杀戮。但他们中的多数人,就是不肯,宁愿被剁成肉酱。其悲壮和坚决,绝对不亚于西方历史上任何一个圣徒。所以,后来罗马教廷为这些人封圣,实在是有道理的。

但是,一些异邦人,从长相到言行举止和衣着打扮完全跟当地人不一样的异邦人,是怎样传教,而且站住脚的呢?一位女传教士回忆说,她穿着西式的衣服走进村庄,狗都会从村子的一头叫到另一头,而驴和骡子也会因为害怕而蹦来蹦去,孩子们则尖叫着跑回他们的家里去。西方人的面孔和着装,连家畜都不习惯,跟人的沟通,该有多么的困难,可想而知。即使排除文化上的陌生感和斥异性,绝大多数进入中国的外国传教士,都是半道才学的汉语,就算他们学习语言的天赋高,用这种半吊子汉语,又怎么能说服人信他们的教呢?

显然,这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

从传教士的回忆和基督教在华的文献上考察,我们发现,传教士的传教,主要是通过这样几种办法。首先是行医。基督教大举入华之时,西医已经成气候了。最早来华的传教士,有很多是传教士医生,即使不是医生,也会带一些药品,对一些常见的疾病,都可以医治。那时的中国人信中医,这没问题。但中医的优劣差异很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师门,医术的差距,可以有天壤之别。底层的百姓,经中医医治而没有治好的情况,比比皆是,更何况,有些人根本就看不起病。所以,不愁传教士的医药没有市场。人们找西医治病,往往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只要有人被治好了,就会一传十十传百,让他们的名头大振。如果碰巧治好了一两个当地的头面人物,影响就更大。根据《拳时北京教友致命》的记载,好些地方的传教事业,都是由治病缘起的,如果治好了一个当地的士绅,很可能带动一个村都入教。其次,就是做好事,做善事,而且持之以恒。即使中国人对基督教不理解,但他们对于做善事的人,还是心存敬意的。基督教会的本事,就是可以一直坚持做善事,不仅收养弃婴,而且对所有被社会抛弃的人,都伸出援手。这样,受过教会恩惠的人,很快就会入教。其三,则要归功于教会的坚持不懈,以及中国教徒的坚持不懈。无论受到什么打击,他们都以最大的耐心,坚持传播福音。外国传教士,年复一年地坚持在一个地方传教,无论受到何种误解,都咬住不放,而中国的教徒,每每以超常的热忱,对见过的人传播福音。这一点,恰是信仰中国本土宗教的人,所缺乏的。无论佛教徒还是道教徒,没有人认为传教是自己的使命。其四,中国人的好奇心也起了作用。在克服了最初的恐惧之后,洋人传教士所到之处,中国人的围观是必然的。看那时的老照片,传教士拜访村民,周围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人。尤其是在中国的农村,有好奇心的人特别多,都想见识一下洋人会做什么,怎样讲话。在这种围观过程中,潜移默化之间,就会有人信了基督。其五,传教士对于涉及教民的诉讼的干预,对于福音传播,也有作用。虽然不见得每次的官司,都是教民无理取闹,也不见得传教士都会为这样的无理官司撑腰,但教会的干预,的确能改变案件的审理结果,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人即使出于找靠山的考虑,也会入教的。当然,传教士们换上中国服装,努力适应中国生活,尽量跟村民打成一片,有的人,还在瓜皮帽上装了假辫子,这样的努力,多少也有点作用。

尽管如此,基督教传播,在中国的乡土,依然有限。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传播史,也不过有了四百多万的信徒(新教和天主教),传统的中国乡绅,连带他们承载的文化,始终是阻碍基督教传播的巨大力量。即使中国政府为基督教打开了大门,不设任何障碍,也还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