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孔子与神童的星星对话,究竟有何启示?

发表时间: 2024-08-06 19:01

孔子与神童的星星对话,究竟有何启示?

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这些话流传至今仍旧对我们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而孔子也是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经历证明这一点,而且孔子的求学心里恐怕是很多人都不能够比拟的。

关于孔子有这样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他外出游历,在去往莒国时他经过了一个村庄,孔子恰巧也遇到了一个小男孩。按理说这样的孩子遍地都是,不应该会让孔子重视起来。

可是最后只有七岁的这个小男孩却成为了孔子的老师,如此他是怎么折服的孔子呢?

一、孔子轶事典故

孔子想必不用多说,作为儒学的创始人,他的成就我们现在都在学习。当然了孔子门下众多弟子,很多都对其尊敬不已。

不过孔子的才学也不是一蹴而就,自然也是通过学习还有自己的琢磨得出来的。

相传孔子和老子之间可能还有一段师徒情呢,在孔子听到老子的名声后,不远千里的前去拜师,最后孔子得以所愿,可是他们的学问只能说是不相上下,所以他们可以说是师徒,但朋友可能更准确一些。

可是孔子拜一个七岁的孩童,此事倒是非常的新鲜。

孔子在设坛讲学后,也算是名声远扬了,毕竟门下的弟子都有三千人,更别说还出了不少的贤人,所以不仅是他众多弟子,就是听说过他的人恐怕也得对其十分尊重。

不过真正想要学到学问的人不会局限于这点成就上,所以孔子只要听说哪里能学到东西或是有好学的人,他自然是要去走上一遭的。

这不莒国的东南边就是孔子此行的目的地,在那里有一个纪障城。孔子听说到的也便是那里很多人都好学,所以他也就想要去感受一下那里的学习氛围,当然门下众多弟子的他此行也可以说是在给弟子们上课。

毕竟在我们看来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的,那么活学活用也就至关重要。

此行确实不亏,首先他们来到碑廊地境,周围的景色非常宜人,而他们舟车劳顿到了这里心情也就舒畅许多。

看着你来我往的盛况,他们也便喜笑开颜。只是马车走到一半却突然停了下来,一时间孔子等人自然要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原来在行走的大道上,有几个孩子在玩耍。

原本看到马车后,这些小孩很多都知道将路让开,可是只有一个孩童一动不动,那孔子的马车也便只能停了下来。当然这事放在很多人的身上也会很生气的,但孔子还是要问一问这孩子缘由。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孩童竟然没有被问住,还反驳道:“都是马车绕开城走的,可也不是城给马车绕行啊。”

顿时孔子便感受到了这孩童的不凡,不过他的疑问还没有完,那就是:“城在哪里呢?”结果这孩童指着一堆石头和沙子就说:“这就是。”

原来他们挡在那里就是在垒这个小城池,如此孔子瞬间便被这个孩童吸引去了目光。

这个孩童确实不简单因为相传孔子后来拜师于他,他名叫项橐不过仅凭这点还不足以让孔子真正确定他,所以孔子又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放在我们现在要是有人问:“天上有多少星星?”那肯定第一反应是对方在难为我们,可是当孔子问项橐这个问题时,他却回答上来了。

项橐的回答是:“一天一夜星辰”。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夜晚有星星,但也有月亮,那么到了白天就还有太阳,所以也就是日月星辰,如此不得不说项橐的回答很是巧妙啊。

而后不管是孔子继续问问题还是孔子的弟子问,总之项橐都会一一作答,甚至让对方无话可说。

由此孔子也就很难不认可,甚至是被这样的孩童所折服。所以相传这样德高望重的孔子便拜项橐为师。

二、小神童

据说项橐就是一个小神童,从小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甚至他的问题很多大人都很难回答上来。

而且据说长得还眉清目秀的,只可惜这样聪明的孩子十多岁就去世了。不过对于他的死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就是他得病死了。

而另一种则是因为项橐太聪明了,毕竟身处古代社会,有较高地位的人自然也会将其看做眼中钉,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项橐自然留不得,所以就有流传说项橐是被杀害的。

由此可见,即使孔子再有本事的,但对于一个有才学的孩童也是非常的欣赏的。而且孔子的年龄毕竟摆在那里,所以要论其他方面,项橐恐怕未必能比得上孔子,但至少在当时孔子是十分虚心的。

还有我们也能看出此事也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孔子却重视了起来,甚至发现了项橐的才华,所以孔子喜欢学习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通过孔子和项橐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虚心求教,也要保持虚心的态度。

不过像项橐一般的孩童难得,只是这样的天才却没有得以成长起来,也确实令人惋惜。

三、“千古圣人”

说回孔子,他不仅仅只是好学,他自己也是相当聪明的,要不然也不能在当时名声远扬,门下弟子众多,而后还流传至今。

据说孔子不是文弱书生的样子,因为他的父亲非常的英勇,所以父亲的姿态他多少继承了些,甚至他的臂力就非常的惊人。

不过外在是外在,内在是内在,孔子因为自身的能力也便从小官做起,在处理问题时事无巨细,可以说很多事情做的都很完美。所以他的官职也就稳步提升,甚至因为升的太快,只能做代理宰相。

而后在他执政期间,鲁国的国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是百姓也非常的安居乐业。

只是有才能的孔子自然也是很多人的眼中钉,甚至对于齐国来说他便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孔子最后只能是被挤走,可以说在他的仕途上也没有多如意,转而更适合孔子的还得是教育事业上。

如此我们也说了孔子弟子众多,在再次回到鲁国后,他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执教的事宜上,虽然他最后没有在各国有多高的地位,但是他教授出来的贤人却个个都很出彩。

孔子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他不乏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圣人。

结语

孔子在遇到项橐前已然是很多人的老师,但他还是愿意拜七岁的孩童为师,他的谦虚值得很多人学习,他更为后世做出了典范。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和项橐的这一轶事典故也有被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