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谓之楷书。楷书,作为中国常见的书写字体之一,因其笔画清晰、结体工整、辨识度高而深受世人喜爱。从钟繇开始,楷书不断发展,自魏晋时期至今,诞生了不可胜计的楷书名家,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子昂、褚遂良、虞世南等。
柳公权介绍柳公权是唐朝中期的著名书法家,字诚悬。柳公权29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真是年轻有为啊。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源远流长,杰出画家辈出。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技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这些杰出画家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卓越的绘画技巧,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顾恺之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文|周惠斌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不乏才艺出众、熠熠生辉的女性书法家,她们在书法创作及理论素养上成就卓著,独树一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蔡文姬:我生之初尚无为蔡文姬,东汉末陈留郡圉县人(今河南杞县),出身名门,父亲蔡邕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性分析:1.基本功:从基本功来看,四位的水平不相上下,没有高低之分。2.书法理论建树:欧阳询著有《笔髓论》,颜真卿据传只有一篇跟张旭的学书笔记,真假存疑。
柳公权:中晚唐时期书法集大成者,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书法文化兴盛两千多年,诞生出不少“神级”楷书,现在我们就细数一下历史上“最养眼”的10件楷书,第10名文征明《琴赋》,写于74岁,卷中小楷简净干练、精致秀丽,气韵淡雅温润,彰显出文人的风骨跟气度,不染一丝尘埃,富有“仙风道骨”之气。
#头条群星9月榜#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聪明好学,能吟诗作赋,后来成为了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画像柳公权初学王義之,‘后来又学习欧体的方正险劲,学颜体的点画顿挫强烈,学褚遂良的疏朗,学虞世南的圆融。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今天,我们分别为大家着重聊聊四大字体的区别和特点比较。
买房子的时候,特别不想买卧室带飘窗的户型。但是刚好有一套房子,不管是户型也好,还是面积、地脚、价格都很合适。所以,虽然我感觉飘窗比较鸡肋,还是买了!装修的时候,我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为的就是能把飘窗这个位置好好改造一下。家里的飘窗到底应该怎么装?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在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上迎来了大批南迁的候鸟。从每年11月到次年的4月,这片山水成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临时家园。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些候鸟安全过冬,永嘉动植物保护协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常态化的巡江护鸟机制,确保这些“小精灵”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栖息。
2021年1月25日0—24时,河北省新增5例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为石家庄市报告。 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
你以为是“垃圾食品”的那些东西,可不一定就真的是垃圾哦,它们背后的故事那可老刺激了,有的还藏着资本那些小心思呢!
粉哥导读:不久前,奶粉智库视频号发布了一则视频《冲奶粉都是30ml水兑一勺奶粉吗?》,引起了各位宝爸宝妈的讨论,评论区可谓是两极分化严重,有完全不知道的,如“还以为全部都是30ml水一勺奶呢”;也有网友比较清楚的,如“买的时候都不看说明的吗?冲泡方式罐体上都写的很清楚”...
嘉峪关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12月20日全省医疗救治组调度会议要求,12月21日起,有关就诊核酸要求调整如下:自2022年12月21日起,前来体检的...
西伯利亚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在这片冰雪世界里,有一只特别的狼,它的名字叫灰狼。灰狼独自生活在这片森林中,它的皮毛是深灰色的,眼睛里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它是这片森林中最强壮的狼,它的速度和力量都让其他动物望尘莫及。
因为“葫芦”的谐音与“福禄”相近,所以,很多中国人的家里都会挂着葫芦,象征着健康幸福的祝愿,因此,在文玩界就会有很多的文玩行家来拿葫芦把玩,之后就有了文玩葫芦这个种类。
董惠宁先生书写的《梦石草堂铭》书法作品,昨日完成装裱,今天掛上草堂。大作上墙,顿觉草堂生辉。今年1月底,草堂初成,我很兴奋。遂仿刘禹锡《陋室铭》,写了一篇《梦石草堂铭并记》,发到朋友圈。又过一个月,偶翻此文,感觉还有点意思,遂传给好朋友、资深媒体人王希凌先生。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和氏璧的故事,最早来自《韩非子》。《韩非子》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阳南漳县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