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的标准是什么?马蹄是否会影响其质量?

发表时间: 2023-09-19 19:5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毫银针大抵是茶农们最快乐的一件事了。

原因无他,银针茶青单价高,且采银针的时候天气不热,站茶园一天,风清云淡,很舒爽。

做这种又轻松又赚钱的活,谁不开心呢。

只是采银针时,因为动作快,免不得会把茶树枝上的一个结采下来。

这个结因为形似马儿的蹄脚,俗称为“马蹄结”。

于是有人认为,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应该是不采马蹄结的。如果采银针的时候采下来马蹄结,会非常伤害茶树的健康。

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采马蹄结真的会伤树吗?

《2》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茶树的结构。

成年的白茶树,大白茶大毫茶茶树,它们统一有一个粗壮的树干,但这个树干并不高,通常呈低矮状。

是一个树桩。

根系都在地底下,深而广,贴着地表的岩石,向四周延伸,吸取广阔大地的养分。

树干(树桩)的身上,长满了树枝。

为了好区分,生长在树桩正上方的树枝,暂且唤做主枝,而生在树桩两侧的树枝,暂且唤做侧枝。

主枝与侧枝,虽然都生长在树干(树桩)但所获得的养分、光照和雨水,却截然不同。

主枝直接对接着树干的维管束,所以它获得维管束从根部输送来的养分是最多的。

于是,相比侧枝,主枝便生得更高更粗壮一些。

也因了它生得粗壮更高挑的原因,它获得的阳光雨露便更多些,获得的生存空间也更多些。

是以,一棵茶树身上,主枝总比侧枝生得更高,更粗,更壮,表皮更厚实,纤维更坚韧。

茶树的高度,便全仰仗着这些主枝撑着。

《3》

在春天的时候,虽然是一同发芽,主枝总会比侧枝发得多,发出来的芽头也更圆。

白茶树的发芽,是从一根枝条的两侧开始生发的。

是呈互生状的发芽。

主枝与侧枝的发芽,都一样,都是从枝条的两侧开始生发。

这个芽头如果没有被采下来,它就会继续生长,抽条变长,长出叶子,长出长茎,最后,成为一条侧枝。

这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主枝上的芽头,它的根部有一个节,而侧枝上的芽头根部则很平顺,没有这个结。

这个结,很小,并不大,但很明显是个节疤的样子。

如果把这个结掰下来,这条树枝上,就会留下一个疤。先时是个小疤,等这根树枝渐渐长粗,这个疤就会变成一个大大的节疤。

为什么主枝的芽头根部有个结,但侧枝没有呢?

这个结,其实是主枝那粗壮的纤维向外衍生的标志——发芽了,自然根部就会有粗壮的纤维伸延出来的部分,残留在树枝表面,形成一个结。

侧枝没有这个结,是因为侧枝没有主枝粗壮,纤维没有主枝粗装,表皮没有主枝粗糙,所以它的纤维向外衍生的时候,不能生成一个粗壮的结,只是平平顺顺的,延伸成为一个芽头的根部连接处。

《4》

当我们采银针的时候,主枝上的芽头根部这个结,就会被连芽带结一同采下来。

为什么不能只采芽头不采结呢?

因为那样采茶就太慢了。

春茶季的时候,天气一天天热起来,银针会一天一个样,一天天长大,采来不及的时候,它就生成牡丹王了,茶农就赚得少了,这太不合算。

所以采茶的时候,拇指与食指捏住芽头,一揪就下来一颗,再揪下来第二颗,就几秒钟的事,快得很。

这揪的动作,又快又轻省,还这损害芽头,是大多数人采银针的必选动作。

虽然揪的过程中,会把马蹄结给带下来,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不把马蹄结给带下来,那采银针时,两手指尖势必就要掐在芽头与马蹄结的连接处,把芽头从马蹄结上掐下来——在那快速采茶的动作里,这样才是最伤芽头的做法——掐长了会掐到马蹄结,掐短了会损伤银针身体,掐慢了又影响采摘速度.....怎么掐都不合适。

还是直接揪来得便利。

《5》

尤其,马蹄结是基于树枝发生新芽,才长出来的,它算是芽头的附属品。

跟芽头是一体的。

所以采银针的时候,银针连着马蹄结采下来,是极顺其自然的一件事。

不但对芽头好,还不会伤害茶树。

是两头讨好的事。

反之,若以为留下马蹄结对茶树好,采摘的时候讨巧地只掐下银针,却留着那个马蹄结,这反倒是在给茶树招灾祸——那个掐掉了银针的马蹄结,口部是松的,中间有条管道,正好方便虫子的进入....

正是揪掉了马蹄结,反倒方便树枝的恢复,表皮层可以迅速修复,生成一个结疤——封住了口,快速愈合,外界的伤害便不那么容易侵袭茶树身体了。

《6》

我们爱茶,也当有道。

尊重茶树的生长规律,才是真正对它好。

尊重科学,才是真正对它好。

尤如“芽头娇嫩怕烫,只能用85度的水温泡茶”的说辞一样,采银针不能采马蹄结,想必未来也会成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爱茶”之辞。

但其实,人家茶树真心不需要这样的爱护。

它们需要的是从它们的生长原理出发的好,而不是人类想当然的好。

就像小时候救下的那只小雀,我们怕它冷,给它盖上厚厚的棉花。

结果,反而闷坏了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