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过期后会转变成红茶吗?揭秘茶叶的10个小秘密

发表时间: 2023-02-25 10:3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段时间,看到有位新茶客提问。

“绿茶放到过期后,会不会变成红茶?”

乍一听,这个想法着实脑洞大开。

话说,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家里有一袋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过期绿茶,也没有放冰柜保鲜,现在打开看颜色和红茶差不多。”

其实,绿茶与红茶归属不同的茶叶阵营。

好端端的绿茶,不会贸然变成红茶。

即便将绿茶放过期,再加上平日存茶随意,没有密封、干燥、阴凉存放。

导致绿茶自身的叶绿素被大量氧化变质,出现叶片变暗,明显泛红迹象。

这样的“绿茶红变”是变质现象,和红茶没有半毛钱关系。

区分界定绿茶与红茶,关键看工艺,单纯看叶片颜色,不能直接下定论!

初入茶圈的新茶友,免不了遇到诸多饮茶疑惑。

前面提到的例子,是千千万万新手喝茶缩影。

又到周末,今天不妨聊点轻松话题。

下文精选出来的茶圈热频话题10问,一次看全后能扫清不少喝茶困惑!

《2》

一、奇兰是不是红茶?

奇兰这个茶名,在乌龙茶里更常见。

但准确来说,奇兰是茶树品种名,发源自闽南平和。

随后作为优良茶树品种,被各大茶产区广泛引种。

奇兰茶树的茶青原料,适制范围很广。

在闽南乌龙、闽北乌龙(武夷岩茶)领域,均很常见。

但在不少新式工夫红茶里,奇兰红茶的身影也有出现。

奇兰的茶树品种特征是花香馥郁,茶味清新爽口。

至于它是红茶,还是乌龙茶?具体得看制茶工艺。

二、泡茶高温出茶香,但茶味会涩?

茶叶的香气,来源自各式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包括芳香醇、芳香烃等。

目前已知确认的茶叶芳香物质,共计有700多种。

多种芳香物质排列组合,才形成了精彩纷纭的茶香。

泡茶喝,一款茶的香气是否馥郁,取决于内在积累。

品质差、茶香寡淡的茶,不论沸水、温水、冷水都泡不出充足香气。

而涩味物质,不应在优质好茶内过多存在。

真正的好茶,茶味都是香清甘活、鲜香醇爽、甘醇饱满的。

高温沸水冲泡,利于激发茶香、茶味。

好茶不怕沸水,只要品质过得去,优质好茶不会轻易被泡苦泡涩,反而是茶味更醇厚饱满!

三、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好?

这个问题很笼统。

冲泡次数,根据泡茶方式(投茶量、浸泡时间)、以及茶叶品质来决定。

绿茶和花茶,多数是玻璃杯泡,投茶量不会太多。

大杯泡茶,第一杯茶汤风味最佳。

再泡两、三次香气、滋味就明显变淡,需要换茶。

而泡岩茶与普洱,更多是用盖碗或茶壶冲泡,品质过得去的好茶,七冲、八冲不变淡也很正常。

但不能凭此说明绿茶没有岩茶、普洱耐泡。

比较两款茶谁更耐泡时,要统一冲泡变量,才能得出靠谱结论。

四、喝茶为什么能提神?有副作用吗?

喝茶能提神,主要是因为茶叶内部含有咖啡碱。

人体摄入咖啡碱后,能兴奋神经,提神醒脑。

同时,咖啡碱自身也存在利尿、缓解疲劳的作用。

但咖啡碱的作用时间有限,是暂时性的。

通常在3-5个小时左右就能通过正常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如果担心喝茶失眠,睡不着觉。

晚上喝茶时要避开咖啡碱的生效作用期。

选择提早喝茶,不喝浓茶,适当饮茶,便能解决。

五、一天当中喝几泡茶才合适?

之前和身边朋友聊过这个话题。

得到的反馈是,他们多数是保持一天2-3泡茶的频率。

一天当中,只要有空暇,就坐下来泡茶。

遇到比较耐泡的好茶,比如,慧苑老丛水仙等。

一泡茶喝一整个下午也没事,泡到尾水依旧有滋有味。

但遇到个别泡了两三次就没味道的茶叶,免不了要频频换茶。

总体来看,日常饮茶量多少,因人而异。

只要自己喝了后感觉舒服,没有空腹喝茶,过量喝浓茶,适当饮茶更利养身。

六、保温杯不适合泡什么样的茶叶?

春季出行,带保温杯出门喝茶很方便。

但考虑到茶味效果,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放进保温杯。

产量少、风味好、价格贵的茶,例如太姥山高山银针、桐木金骏眉、牛栏坑肉桂等,更建议留在平时逐次冲泡品尝,不要用保温杯直接闷泡。

鲜味突出的明前绿茶,长时间高温闷泡,有损茶汤鲜味,不建议随意闷。

花香馥郁,茶香突出的花茶、高香型乌龙茶,保温杯闷泡会折损茶香。

综合来看,保温杯更适合泡茶味温和、口感甘醇、不易苦涩的茶叶。

按个人习惯,平日撬老白茶饼时收集起来的碎茶末,可以装入茶泡袋(隔渣袋)里。

外出时,往保温杯里放一泡碎茶,照样能泡出好滋味。

七、拼配茶是不是劣质茶?

当然不是,制茶过程里,拼配这个步骤很常见。

大规模批量制茶,拼配应当理解成“先拼后配”。

经过大量调试,反复试茶,调整比例,得出口味最为理想的配方。

紧接着再根据配方,进行批量拼配组合。

以常见的拼配大红袍为例,只要原料品质好,做青焙火到位。

最终拼配出来的茶味,也会充满惊喜。

类似喝一杯鸡尾酒,各家的拼配窍门、配方组合各不相同。

对普通茶客而言,比起关注拼配具体操作。

喝起来好喝,才是最务实的喝茶心态!

八、为什么高档次的绿茶、红茶、白茶,口感这么淡?

越好的茶反而茶味越淡,这是茶圈悖论。

优质好茶,茶味物质积累充沛,茶味断然不会淡寡乏味。

至于为什么总有人认为,价格卖得很贵的高档茶,反而没有便宜茶滋味足、够刺激。

说白了,是喝茶认知不同。

好茶养分充足,尤其是高品质的绿茶和白茶,茶氨酸含量高,茶味清鲜无比,不存在明显苦涩、刺激、煞口的茶味。

而劣质茶的有益茶味含量少,苦涩重口,刺激性物质含量过多,容易营造出“味道足”的错觉,但这样的茶喝下去,没有回甘生津,回味很差,并不好喝。

类似重油、重辣、重味精的路边摊小吃,对比高档饭店的足料原味老火靓汤。

前者虽然刺激性强,但对人体没有好处!

九、喝茶时故意啜出声音,是不是不礼貌?

见过很多外地朋友,到了武夷山、福州喝茶后,都会心存疑惑。

“为什么你们喝茶会发出这么大声音?”

“当着客人的面,喝茶啜出声音,是不是不文雅、不礼貌?”

大可不必这么想,各地饮茶习俗不同。

对福建人而言,啜茶喝很是常见,并非是不文雅举动。

啜茶出声,更利于完整品茶。

举杯喝茶时,先小口啜吸一口茶水,让茶汤在口腔内停留。

快速啜入茶汤,茶水与唇齿发生激烈碰撞,均匀散落在口腔当中,更利于充分调动味蕾感知细胞。

啜茶入口后,先别急着咽下喉咙,仔细感受茶汤的落水香、茶味厚度。

细啜慢品,更能喝出好茶的香气、滋味!

十、早中晚什么时间段喝茶最好?

清早起来,一杯好茶,经历一整夜的长睡后,喝一杯清润的早茶更有利唤起身体机能,开启神清气爽的新一天。

不过,肠胃不好的人群,喝早茶时最好放在餐后,茶味不宜浓。

忙碌半天,午休结束。

泡上一杯下午茶,更利于上班族的提神醒脑,确保工作状态。

这时,选择绿茶、新白茶等适宜玻璃杯泡的茶叶更好。

清香清润,更利于调整工作状态。

到了晚上,如果担心喝茶失眠,建议选对适合的茶叶。

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茶、黑茶、熟普。

又或者,选经历多年陈化的陈年白毫银针,都很适合!

总之,只要有空暇,有心情,手边也有好茶。

不论早晚,都是“宜饮茶”的好时机。

《3》

喝茶虽好,但不能贪多。

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空腹状态下,大量喝入茶水,容易茶醉。

喝茶喝到“醉”,和醉酒的感受很相似,头晕、乏力、浑身不爽。

这时候,要及时补充能量。

喝点带糖饮料,或者吃点糕点、坚果茶点,就能缓解。

为了避免茶醉,不建议泡茶太浓。

浓茶苦汤,多饮无益。

空腹状态下,大量喝入含咖啡碱、茶多酚过高的浓茶,最容易导致茶醉。

喝茶这件事,看似日常、平凡、简单。

但为了舒心喝好一杯茶,点滴细节,都不容轻视!

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

茶友说,茶叶茶叶,叶子做茶,茶芽只是炒作?

茶叶的包装越豪华茶叶就越好吗?对此你怎么看?

从茶叶店、到茶馆、再到茶叶会所,你带同行来,是要砸场子吗?

茶叶六两,礼盒三斤,只看包装买茶叶,能挑到高品质的好茶吗?

茶树越老,茶叶就越好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