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购买的武夷岩茶水仙,为何香气如此浓郁?李麻花揭示了真相

发表时间: 2022-11-13 20:3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双十一的活动,刚刚落下帷幕。

全网迎来开箱测评热潮。

刚收到的一盒茶,心急试茶的人,一早就按捺不住。

哪怕家里的茶叶不缺,也迫不及待想尝尝新口味。

今天早上,有位茶友找到客服提问——水仙到底该喝出什么香气?

闻言,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兰花香!

岩茶水仙的品种特征,以清幽的兰香为香气底色。

但那位茶友紧接着反映,他试了很多岩茶,感觉水仙的最大缺点是香气太淡,他试了很多次,还是没明白它本身的兰香是一种什么感觉?

感觉吧,水仙就是香气比较淡的一类岩茶。

汤水喝入口,醇度尚可。

柔、细腻、醇厚、汤水当中有一定内容。

但有水无香,始终是缺陷。

于是他在双十一时,听到某牌的水仙,主打花香充足,醇厚不减,于是特意下单尝试。

以上,属于起源。

《2》

茶友那盒前两天刚收到手的花香水仙,是牌子货。

但这里不便点名。

按照那位老茶友的喝茶感受,觉得试喝之后有些古怪。

滚水冲茶,及时茶水分离,汤色橙黄偏深,汤面已然能闻到飘出来的花香。

揭盖后,花香很是浓郁。

原本以为,能将水仙做出这么浓郁分明的花香,这家的制茶功力应该不俗。

但汤水入口,却发现茶香提升上去后,汤感厚度却下降了。

明明到了现阶段,喝的都是足火新茶,但它的厚度跟中低火的差不多。并且饮茶过后,回味稍微有点涩……

末尾,茶友抛出了他的最大疑惑。

“岩茶里,水仙的汤感和香气是否很难并重?能做出花香的话,必然要在汤感上让步?”

连续听完前面两、三条的语音留言后,一时间,的确感到奇怪。

但为了排除嫌疑,特意询问对方。

在试茶时,汤面上飘上来的以及盖上趁热闻到的花香,是不是兰花香?

茶友的答复是,他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花香比较浓,在场喝茶的朋友,隔了长桌都能闻得到飘出来的香气。

按大致闻香体验,这种花香,肯定不是清幽如山谷之兰的那种幽香。

而是香水兰、栀子那样的香气。

噢,说到这,倒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

能做到花香这么冲的,肯定不是水仙!

不用多说,这泡所谓的花香水仙,必然有掺了料!

《3》

提到掺料,许多不了解岩茶的新茶客,或许会将猜疑方向想偏。

觉得是那种人工加香精的提香,但事实不是如此。

这种人为增香的手段,在岩茶里并不高明。

因为,外来香精,始终不敌天然茶香闻着那么舒服。

并且,照这样增香,只能覆盖表面。

干茶上,闻起来香气冲极了。

但未必能实现香气落水,汤中含香,连泡两、三次之后还能做到花香不减。

岩茶圈内,比起所谓的加香精,拼搭高香品种茶的做法会更隐蔽、更常见。

比如,往水仙里加黄观音、瑞香、金牡丹、奇兰等。

虽然这样做,不违背食品安全要求。

毕竟,水仙是茶,黄观音也是茶,它们都是初级农产品。

但岩茶风味里,这两者本应桥归桥,路归路,不该混为一谈!

《4》

铺垫到这里,开篇留下的那些问号,可以说道一二。

岩茶里,水仙是不是比较难做出香气?

的确有一部分影响。

如果你在喝茶时,喜欢花香味特别明显,香气浓郁张扬的话,不建议入水仙。转去买点普通山场的黄观音、金牡丹,奇兰等品种茶,会更合适。

它们不仅花香更重,而且还便宜许多。

若是寄希望于水仙做出特别浓的花香,不太现实。

若是强求,很有可能遇到拼入高香品种的水仙。论茶味本身,已经是不纯粹了。

结合上下文猜测,那位茶友买到的花香水仙,正是经过了这样的操作。

如果是栀子花香特别强的话,大概率是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黄观音系列的茶。

近些年在试水仙时,这种拼配提香的水仙,喝茶时总有一股“很出戏”的体验。

因为水仙本身自带的兰花香,是很清雅的。

加入太多香香腻腻的花香,闻起来反倒没了那股清水出芙蓉的清新雅致感。

在茶香方面,得不偿失。

说得再狠一些,这种闻起来不舒服的加料提香水仙,基本被判死刑。

就算香气不够,也别加上这些古古怪怪的味道啊,太腻人了!

鱼与熊掌两难全的道理,很多人都有体会。

但岩茶水仙里,是不是香气和茶味没法同步提升呢?

若是为了保香,必然会牺牲掉汤感?

倒也不是如此。

武夷岩茶里,单论火功的话,将岩茶一路慢慢焙足火后,的确会损耗低沸点的茶香。

导致足火茶的花香,不如轻火茶明媚清新。

但有舍有得,随着焙茶浓缩,足火茶的汤感更醇,入口更顺滑,焦糖香也更浓郁。

但在岩茶品种之间,却不能这么看。

不同品种之间,有着不同的擅长项目。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类似瑞香、金牡丹、白鸡冠、奇兰、雀舌等品种,为了保留本身的品种香气特点与茶味特点,主流上不提倡焙火太高,轻火、中轻火足矣。

水仙、肉桂作为主流品种,可发挥的余地很高。

许多老茶客偏爱焙火足一些的水仙,爱它那醇厚绵柔稠滑的汤感。但轻火水仙,别有一番清爽体验。

不过前面也说了,水仙这样的优异良种,风味可发挥空间很大。

可攻可守,可以做到茶香与汤感并重!

《5》

以老丛水仙为例。

优异的老丛,丛香突出,兰香清幽,尾水还时常浮现阵阵清凉的粽叶香。

老丛水仙的丛香,是很有力量感的木质丛香。浑厚且深邃,连泡多冲,香气也不减弱。

而兰香,更类似复合式花香,很有质感。

类似山谷幽境里,遍布高大古老树木,老树们在呼吸吐纳之间,能让你闻到幽凉的深林凉气,气势虽不逼人,但却有一股让人养心静气之感。

此时,峰回路转处,迎来阵阵清幽的兰香。一丛丛的野兰,站在高高的山崖里,默默吐露芳香。站在谷地,远远地也能闻得到。

虽说在老丛的香气主体上,丛香占据了大多数。但这缕缕花香,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正岩老丛水仙分花香丛、木质丛。

许多茶友在买老丛时,已经被“坑”怕了。觉得直接买丛香突出的老丛,更保真,更有可信度。

这样想,的确没错。

但在兼具醇厚茶汤、丛香清晰、回味清凉、耐泡持久的优势下,能做到清幽兰香突出,起到点睛之笔的花香丛,颇为难得。

试过,就知道其中差距。

《6》

水仙本身的香气,其实并不弱。

不过,当你遇到一泡花香水仙时,该如何分辨这是它的品种本香,还是加了黄观音、金牡丹之类的去提香呢?

其实不难。

一看花香清雅程度。

闻起来香气发腻的,肯定不对。

二看茶香的整体质感。

野芳发而幽香,香气清雅,悠悠袭来。

闻起来,具备一股“森系”感,才更难得。

三看汤感醇厚程度。

不得不说,汤感醇厚才是水仙本身的最大优势。

高香品种茶的汤感,难以与水仙抗衡。

若是加了大量其它品种去提香,汤感厚度以及回味层次,必然会被削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