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与绿茶:颜色差异背后的奥秘

发表时间: 2022-12-10 10:2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连续几日,天气一直阴沉着脸,还挟着几丝冰冷的雨水。

难得的,终于放晴了。

每逢冬天,都特别期待出太阳的日子。

只有当阳光懒洋洋地洒下,透过窗户和毛衣,渗进屋里暖烘烘的温度,才觉得漫长的寒冬容易招架。

静立窗前,能眺望到马路上来往的车流。

不算拥挤,它们满身闪烁着亮光,很有秩序地通行在各自的路线上。

听说,外边的世界大变了样。

从阴霾走向光明,只过了短短几天,但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但吃好睡好,强身健体,多喝好茶,比啥都强。

说起喝茶,村姑陈想到后台里的一条留言。

起因,还是那条关于“咖啡色老白茶”的视频。

有人提出,老白茶依然是绿色的,而没有由绿转褐或转黑,证明茶叶转化不到位,还是新茶。

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去喝绿茶。

这个观点,失之偏颇。

当然,最近我们发布了很多溯本清源、以正视听的文章。

老白茶到底应该是什么颜色,早就有了答案。

今天就来聊点新的话题:新白茶和绿茶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另外,绿茶可以代替白茶吗?

《2》

绿茶和白茶的区别一:工艺

这是二者最本质,也是最直观的不同之处。

绿茶的历史悠久,而制作过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步骤,就是杀青。

所谓“杀青”,指的是让茶青鲜叶经过高温,破坏其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其发酵,去除青气,并使茶叶保持原有的绿色。

因此,绿茶属于不发酵茶。

杀青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大家熟知的龙井茶,就是炒青绿茶的典型代表。

理论上来说,绿茶的工艺不算复杂,体内也保留了大量天然物质。

但相比之下,白茶的工艺更加简朴,养分损失得也更少。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不炒不揉,也没有杀青,主要加工步骤就两道。

一道是萎凋,一道是烘干。

萎凋,是为了失水;干燥,是为了进一步失水。

至于它的微发酵,是从萎凋的时候就开始悄然进行。

依托着鲜叶中的酶促氧化作用,鲜叶一边脱水,一边发生内质变化。

鲜爽的茶氨酸苏醒,茶多酚的氧化增加了茶汤的醇厚度,茶色素也由此诞生……

总之,白茶的加工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让茶叶里的水分,尽可能多地散发出去,把茶叶做干。

同时,这个过程必须是温和的,不能太暴力。

否则,会损耗养分,影响未来的品质和口感。

《3》

绿茶和白茶的区别二:香气、滋味

很多人第一次喝白茶,下意识会觉得:这不是绿茶吗?

不可否认,白茶鲜香醇爽的风味,以及清澈透亮的汤色,与绿茶确实有几分相似。

尤其是不了解白茶的人,很容易把二者混淆。

但是,若仔细辨别,还是能发现诸多不同的。

比如,绿茶的香气特征,有草香、豆香、栗香、兰香、火香等。

豆香与栗香,都属于绿茶经过高温杀青后,所拥有的植物蛋白被高温烘烤过后的味道。

剩下的几种香气,则是绿茶的典型香气,经常能闻到。

而白茶的香气,与绿茶的这些香气,完全不一样。

要说白茶在新茶时期,是以毫香、花香、草药香为主。

尤其是花香,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身上,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并且,新白茶的花香,层次丰富而多变,十分复杂。

包括但不限于晚香玉、玉兰花、缅因花、灰茉莉、水石榕、栀子花等,冲泡时,每一冲都会变化,带给人无限的惊喜和美妙的韵味。

新白茶的毫香,则是类似于野芦苇和野蕨菜的香气。

很容易令人联想起《诗经》里的经典选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再说到滋味,绿茶的杀青工艺,让它拥有了清新、鲜爽、纯净的汤水。

喝起来,能让人瞬间回到开春时的场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

白茶的口感,比起绿茶来说,更加地淳和。

鲜爽的同时,还内质充足,饱满丰腴,喝起来像是布丁,稠滑柔嫩,浆感丰沛。

《4》

绿茶和白茶的区别三:保质期

说起保质期,大家都很好奇。

为什么绿茶和白茶的发酵程度都不高,一个要趁鲜喝,一个却可以长期存?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工艺。

前文中提到,绿茶在制作的时候,经历了杀青,把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给“杀死”了。

没有了这个东西,意味着绿茶体内的茶多酚,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物质转化。

如此一来,较多的茶多酚,很容易对胃部产生刺激性。

胃弱的朋友,往往不敢尝试绿茶,怕太寒凉了。

因此,也限制了绿茶的保质期。

正常情况下,绿茶的保质期在18个月左右。

理想的状态,是当年的绿茶,当年就喝完,并且平时密封好后放在冰箱冷藏。

利用低温,来尽可能地延续绿茶的鲜爽风味。

白茶的保质期,则很长很长,可以经得起长达1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白茶没有杀青,体内的多酚氧化酶依然拥有活性,会在白茶陈化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消耗掉茶多酚,生成新的络合物。

故而,老白茶喝起来更加温润、醇厚,而且不会伤胃。

实际上,即使是新白茶,它内部的茶多酚含量也不算太高。

距离刚刚做好1-2个月,就会降低到正常的水平,大众都能接受。

想体验鲜爽感,但又担心绿茶太寒自己的胃受不住,那就尝试着喝白茶吧。

白茶鲜,但更加的温和。

随着陈化,养分日益增加,经历一番此消彼长后,会转化出更丰富,更包容,更成熟稳重的口感。

不论男女老少,都适合喝。

《5》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

三观不同,追求不同,智商不同,脾气不同……

强行相处,最后就会成为塑料姐妹花。

茶与茶之间,亦是不同的。

工艺不同,香气不同,滋味不同,保质期不同,适合人群不同……

没有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茶类,便会收获遗憾。

或许在某个瞬间,一个恍惚,会觉得白茶的鲜香,与绿茶的清鲜,太类似了。

很像,所以会把它们认成是同一种茶。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认识不足,喝得太少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在茶圈里,绿茶的成名史,比白茶丰富得多。

白茶虽然同样历史悠久,但隐退了一段时间,大家对它不熟悉也是正常的。

相比其它茶类,白茶很容易喝懂,门槛也不高,关键是用心品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春白茶白绿,秋白茶五彩,这是春白茶与秋白茶最直观的区别

白茶性寒凉、白茶含糖,你也这样误会过白茶的功效吗?

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请问白茶的毫香就是枣香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