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红茶:每冲仅5泡,味道即逝,是否值得上万一斤?

发表时间: 2023-08-25 09:4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茶这件事,历来是众口难调。

有人爱喝香一些的,有人喜汤感醇一点的。

哪怕同样都是主打茶香,也会分出花香、果香、蜜香的不同。

和入门级茶小白谈起“水薄”、“水厚”等概念,短时间内,在没有大量喝茶形成味蕾记忆前,很难想象茶味醇厚是何等表现。

但好在,对于一泡具有性价比的好茶,世人早已形成审美共识。

即,好茶要好喝又耐泡。

耐泡度,是最直观的展现方法。

哪怕一个人再不懂茶,也能在逐冲泡茶之间,近距离感受茶味差距。

不耐泡的茶,只泡三、四冲就转淡。

好不容易抽空坐下来细致品茶,结果,一泡茶喝了没几次又要换茶。

这着实太扫兴!

所以,当看到有茶友很苦恼的反映,他买入手的万元级金骏眉,丝毫不耐泡时,完全能理解他的沮丧心情。

“金骏眉只泡5次就转淡,是不是因为芽头太嫩?”

其实并不是,而是另有原因。

《2》

茶圈内,金骏眉是赫赫有名的红茶新贵。

在2005年前后才正式创制成功,随后才是陆续推广,一举成名。

金骏眉的问世,填补了一项茶界空白。

在此之前,茶叶圈子里还没有用芽头加工红茶的先例。

放眼六大茶类,用茶芽制茶的例子有很多。

绿茶有各式翠芽雪芽,黄茶有君山银针,白茶有白毫银针

唯独在当时,用芽头制成红茶还属于一片空白。

但在金骏眉成功问世之后,红茶圈子里掀起了一阵制茶潮流。

采摘单芽为原料制成的红茶金针、红茶金芽,陆续而来。

发展至今,用芽头加工红茶,已经不是新鲜事。

不过,只用茶芽为原料,不含叶片,最终做出来的茶叶成品会不会不耐泡?

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茶圈内存在这样的片面之见,认为细芽嫩芽制成的茶叶,只是外表好看,但茶味偏淡,耐泡度还不如粗老叶片制成的平价口粮茶……

但这是错的,茶芽是茶树的养分精华集中体现。

饱满肥壮的茶芽内部,蕴藏着无限希望与生机,包括茶氨酸在内的各式茶味养分积累充沛。

将其采下后,再经历后续加工。

只要工艺不出差池,内在天然茶味没有受损,何谈用芽头做成的茶叶普遍不耐泡?

最后,将单芽茶与粗大老叶制成的平价茶放在一块对比,更是不妥。

采茶制茶,茶树嫰梢部位的芽头、嫩叶、成熟柔嫩叶片、以及连接嫩叶的嫩茎(茶梗)才是采收主体。

过分粗糙的老叶片、木质化硬茶梗,面临着茶味物质流失,木质纤维粗糙的问题,反而会让做出来的成品带粗老劣质味,茶汤滋味寡淡,还很不耐泡!

《3》

花了斤价万元的高价,买入手的金骏眉,价位属于高端。

但从“只能泡5次”的具体表现看,这样的茶,买入手一点也不值。

还记得很早之前就有茶友在问,为什么市面上的红茶金骏眉定价这么乱?有几十块的,也有几百块的,贵一点的还要上千?

当时给对方科普了一点,如果从《金骏眉茶》的行业标准看,不论斤价几百,还是上千,那些统统是假货,不是真正的金骏眉。

因为,按照标准定义,金骏眉的概念如下:

是以武夷山桐木高山一带为核心产区,用当地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经历特定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处理后,制成汤色金黄,汤中带甘,甘里透香的红茶。

特定产区范围限定,只限桐木高山地带,当地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一流;

特定茶树品种规定,以桐木高山茶树,即当地的桐木菜茶为主;

特定的采摘标准,只采单芽,不含叶片与茶梗;

特定的制茶工艺,按部就班,不能偷工减料;

特定的风味表现,汤色金黄透亮,具有花香、果香、蜜香交融的清雅茶香,茶味无比鲜醇甘香……

符合这“5个特定”,才是标准定义的真正金骏眉。

除此以外,都不正宗。

市面上那些几十、几百、上千的金骏眉,只是仿冒品。

高仿一些的,是用外地茶树的芽头,再结合金骏眉的工艺制茶。

随便冒名顶替的,只是随便用了普通便宜红茶,再贴上“金骏眉”的标签就推向市面。

由于市面上的红茶金骏眉,良莠不齐,真假混杂,假多真少。

所以,才会让不知内情的人觉得,金骏眉的价格有贵也有便宜,价格相差甚远。

但事实真相是,按这些年的市场观察,真正的桐木高山金骏眉,每斤过万很常见。

低于这个价的, 根本买不到正品。

《4》

桐木高山金骏眉,耐泡表现惊人。

泡茶时,选白瓷盖碗冲泡。

110毫升的标准容量内,单泡金骏眉仅需投茶5克。

泡茶的水温,可以大胆选沸水。

因为怕沸水烫坏的,都不是桐木本地的原料。

正宗的金骏眉,哪怕沸水直冲,也不会出现任何烫变色,烫出酸味,茶味苦涩的问题,反而还对茶香茶味激发有利。

沸水冲入后,尽量手脚麻利些,快速合盖倒出茶汤。

基本在5冲、6冲,注水、合盖、出汤等泡茶步骤,要快速连贯起来。

快出即可,不需要坐杯,也能泡出鲜醇饱满的茶味。

等到6冲左右,再依次延长浸泡时间。

稍微坐杯一会儿,再出汤。

譬如,第7冲多闷5秒,第8冲多闷10秒,第9冲多闷15秒,依次往下合理加时,让尾水茶味充分发挥。

算下来,一泡好茶轻轻松松泡到10次以上,不算什么挑战。

如果只泡5次就转淡,并且茶汤还不鲜、没有清雅灵动的花香蜜香,回味也不持久……

如此表现糟糕,茶味不耐泡的金骏眉,很明显是买亏了。

《5》

真正的强者,从不畏于环境。

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

同样的,一流好茶在极端环境下,更能有效检验品质。

就拿今天这篇的例子来看,茶友们在喝红茶时,要牢记这几点。

桐木金骏眉是不怕烫的,除非是假货版本的“伪骏眉”;

作为产自保护区的知名好茶,桐木金骏眉不存在味淡一说,茶味是无比鲜醇,回甘生香持久,茶味寡淡的基本是外地假货;

桐木菜茶芽头制成的金骏眉,别看茶芽个头不大,但蕴藏的茶味物质丰沛,不泡到10冲之后,压根不需要换茶,那些茶味不持久,耐泡度逊色的,不是正品;

内在茶味丰沛的高山金骏眉,哪怕快出水,茶味照样饱满可口,不需要闷泡才能出茶味……

这些具象化的细节,在茫茫茶海里,好比是一座灯塔。

能助你在选茶时,拨开迷雾,导航向好茶的方向!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